第九卷 宋辽战争 第十一章 偃旗息鼓

赝品 叨狼 2577 字 2022-09-16

随同皇帝的使者前来宣诏的还有两名将军,都是四十开外了,受命来接管我手上的军权,将大军安排好之后,我同七郎一起,带着老令公的遗体,用棺木装殓了,一同向太原府行去。

风雪依然不止,路上皆是白茫茫一片望不到边际,远山都披上了银装素裹,天地之间顿时显得格外辽阔空旷,被大雪覆盖的,不只是田野和山峦,也包括人世间的一切丑恶。

“哥——”七郎的斗篷上尽是白雪,将脸色遮了起来,令人看不出他的表情,“若是回了家,如何向母亲大人交代?”

我的耳朵格外敏锐,听得七郎的语气虽然尽量保持冷静,一丝微微的颤抖还是将他此时的心境表露无疑,想到这里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声。

历史的宿命终究是无法扭转,杨家一门的精锐,经此一役后损失过半,即便是老四与老五能够如我所知的从乱军之存活下来,可是一个投敌,陷入了契丹人的脂粉陷阱,另一个出家,看破红尘丧失了血性,纵然活着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唯一能够使我有所安慰的是,七郎终于从这场劫难逃了出来,虽然还不知道以后的情况如何,起码现在对于我们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包括老令公在内,杨家战死的四人也是杨家在朝地位最为显赫的四个人,经此一役,丧失殆尽,天波府一下就沦落为大宋朝的二流门第,若不是我带着七郎将江南经营得有声有色,同时又在京师内外广结善缘的话,后果实在堪虑。

我将斗篷上面的帽掀开,撩到了后面,露出了脑袋来。身上蒸腾着的热气将飘落的雪花顶得向四周飞去,就是落不到头顶上,犹如在头顶上搭了一把小伞一般。自从那日为了解救老令公冲冠一怒后,似乎一身修为又有所突破,原本非常平和的性情也变得有些狂躁起来,若非我平日的性情就很澹泊的话,说不定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老爹他一生都是为了防御契丹人的进犯而战,数十年来无一败绩,今日战死,非战之累,也不过是而已,且看他临终前已经放下一切,惟有对母亲大人有所牵挂,便知他已经看破了这尘世的纷纷扰扰,一切都淡了!”我将手扶在露着本色的棺木上,有些感慨的说道,“母亲大人经的事情也比我们多得多,平日里面老爹都在北疆军前驻扎,整个天波府都是她在一力担当,或是说天波府里面能有一个冷静的人,我看非她老人家莫属了!”

七郎也将斗篷上的帽掀开,露出了面目,一双眼睛充满了血丝,脸色有些微微的灰白,紧紧的跟在我的身旁,并没有多说什么。

一行人马继续向前走去,良久无语。

“爹爹之死,与那昏君不无关系!若不是王洗在他左右搬弄是非,爹爹也不会去做那有去无回的事情,仅凭我们杨家的弟兵,从契丹人的包围脱困,并不是什么难事!”七郎忽然有些愤然的说道。

“噤声——”我听了之后脸色忽变,连忙出言喝止道。

看了一眼左右,除了自己的弟兵们,并无其他的碍眼之人,心才略略有些安定下来,一面对七郎教训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谨记着这句老话!朝廷的事情,不要枉自议论!”

七郎见一向对他关爱有加的哥居然呵斥他,不由得有些吃惊,不过还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虽然心肯定是有些不服气。

我见七郎的神色,知道他心存有怨气,不由得长叹一声,缓了缓口气,温言说道,“有些事情,你还理解不了,官场的险恶,又岂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清楚的?我们天波府平时固然风光无限,可是也最容易招人妒忌,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老爹他一向耿直,得罪了同僚也是意料事,你也不要耿耿于怀了,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把这场给找回来!”

七郎认真的点了点头,表情渐渐地稳定下来。

“还有些事情,唉——”我想到了杨继业战死的另外一个原因,心不由得又起了波澜,不过考虑到七郎太过冲动,若是知道了老爹的死可能是皇帝下意识的造成的,还不直接一人一马杀回去呀?因此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将这个秘密留到心底。

人马行以代州城外的时候,我们蓦然发现在官道两侧早已经围满了数以万计的百姓和官吏士绅,黑压压的人头攒在一起,如山似海。

行不了两三步,便有众人冲将上来,扶着灵柩一路向前行去。

杨老令公久在边关,杨家防御契丹人也不是一代两代了,因此地方上很是受了不少的恩惠,此次杨家一门老小折戟沉沙,令公战死,七去其五,遭受了空前的重创,最过心痛的并非是朝廷或者皇帝,而是这些平日里面受惠最深的平民百姓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忽然想起了这句话来。

杨老令公虽然并没有在北汉亡国时殉国,做个封建统治者眼的忠臣,可是他却早把自己的一生甚至是自己儿女的一生都奉献出来,来维护这些最不起眼的平民百姓,着实可钦可佩,早已经胜过了什么武圣关羽或是其他什么被高高的供在神坛之上的人们。

民族英雄,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