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不会。”刘嘉满脸笑容,心想:我才不会后悔,到时候你别来找我补差价就行。
如果说《尤利西斯》让出版社的职员们看到了一丝曙光,那么获得阿加莎的授权之后,大家的热情越发高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因为刘嘉一开始对他们说,只打算做一些教辅材料,从小朋友的益智小图书到准备考大学的资料为止。
非常没有挑战性,只要闷着整理资料和约名校的老师撰稿就行,一点意思都没有。
《尤利西斯》卖得非常好,不仅法国人爱看,在书店里,经常能看到打扮入时的美国少女,压低声音,好像做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地下交易那样,问店员有没有《尤利西斯》。
阿加莎的书也在出版社员工之前传阅,这是职员们第一次看到“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小说,他们一反对英文书的高傲与不屑,迫不及待的一夜看完。
他们一致认为老板签下这本书确实有眼光,同时也对老板把后面的出版版权都买下来有些担心,有些人写书的水平十分不稳定,可能出道即巅峰,然后一路下坡,不断重复自己的老套路,一本不如一本,最后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
刘嘉完全没有听他们劝说的打算。
“Emma,听说你打算认真打理出版社的事务了?”一位朋友说,她大力向刘嘉推荐弗兰兹·卡夫卡。
“他是我的朋友,我在维也纳住的时候,曾看过他的一份没有写完的手稿,你一定会喜欢。”
她将卡夫卡写的那本手稿拿出来,刘嘉一看标题《万里长城建筑时》……呃?
文中的“我”,是一个住在中国东南部地区的人,全篇看得刘嘉一头问号,二十岁小学毕业是什么情况?五十年前长城竣工了是什么情况?民夫是从长城两端各自开始修,因此导致长城中间有缺口,且补不上了又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