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目标河口炮台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135 字 2022-09-15

这对于靖安军的军心是一次极大的提振,所谓强军的名声不就是通过击溃另一只强军建立起来的么。

所以靖安军只要有了勇气有了决心,然后在发现自己其实不比敌人弱,那么他们的抗损能力就会增强。

就像第一天沙贾汗的精锐部队,在损失超过百分之五十之后才崩溃,你不能不说他们不强。

这种战损比确实算的上是精锐了。

就拿靖安军来说,大明训练完成之后,预估其抗损比例为百分之五。

在沙贾汗威胁不要俘虏并且杀这些人全家之后,靖安军的抗损能力估计能达到百分之十。

然后打赢了沙贾汗的精锐,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那么估计抗损能力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这一仗打胜之后,如果以后大明在做好伤员安置,并且处理好战后的抚恤等等,那么靖安军就真的能成长为一支强军。

当然沙贾汗手里的军队也不是个个都能承受百分之五十的损失才崩溃,从第三天开始派出的军队基本上伤亡超过百分之五就开始犹豫不前。

伤亡超过百分之十之后就出现不稳定的情况,甚至有几只部队被炮火轰击之后就直接崩溃的。

周遇吉不意外,这个才是正常的操作,如果沙贾汗手里的军队都能支持百分之五十的伤亡,那这一仗大明将会经历前所未有的苦战。

即使周遇吉在看不起沙贾汗,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么大一个国家不可能都是菜瓜。

按照正常的战争逻辑,欧洲的战争统计,火器对射时一般规模的战争双方总兵力损失比例一般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左右。其中一方就会因为承受不了伤亡出现崩溃。

并不是说这一支军队所有部队都承受不了这个伤亡比例,因为决战开始的时候精锐都在前面。

往往精锐部队损失能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后面的军队可能稍微被裹挟就出现溃逃。

所以才会显得好像大家一样菜,其实菜的是真菜,但是强大的往往都被幸存者偏差裹挟着一起被钉在耻辱柱上。

这一战又有点不一样,这是一场灭国之战,大明拿出了最强大的实力,而沙贾汗也拿出来倾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