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作坊式生产的极限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081 字 2022-09-15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不必担心,至少今年对方不会再来,而勇士营和新军正需要这样的实战练兵机会,光是训练是训练不出强军的。”

崇祯嗯了一声又问道:“京营弄得怎么样了?要不要在训练一批,这次训练五万,明年来得及用么?”

朱慈烺抱拳说道:“第一批京营两万人已经招募完成,正在进行队列训练,预计十二月完成基本训练之后就可以外出剿匪练兵,而第二批新兵最好在年后在招募,到时候五万到六万人的新兵应该是可以训练的!”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那宣府的新军呢?要不要在大同,在蓟州再各训练两万?勇士营也可以扩大两万,神机营也扩编一下,还有永平新军这次打的也不错,也可以扩大一倍……”

朱慈烺感觉崇祯换上了严重的兵力不足恐惧症,这么一圈安排下来,这新军岂不是一下子练了十四五万。

朱慈烺苦笑一声:“父皇,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按照目前火器的生产速度,到明年五月顶多在训练五万到六万新军,再多,就算有人,也没有那么多武器装备了!”

崇祯皱眉问道:“没有工匠?那就再招就是了,全国百万匠户!难道还不够使用?”

朱慈烺记得上次自己跟崇祯讲过这里面的道理,这一着急崇祯又全都忘记了。

无奈之下朱慈烺只有再解释一遍:“父皇,这是整个工业系统的问题,不是生产一支火枪就行了!

一支部队的组建,设计的东西很多,有武器、弹药、防具、车马、饷银、伙食、被服、帐篷、辅助人员等等一大堆。

就拿武器中的一支火铳来说,那一百多个小零件,有铁、钢、硬木、铜、锡、等等材料和不同的工匠技巧,每一种材料从开采、运输、冶炼到打造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更不要说还有更加复杂的大炮、火药、炮弹等等东西了,并不是大明所有的工匠都在生产火铳,而是大明现在的整体工业实力只能维持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

要是超过这个限度,那么士兵一定会不是少这就是缺那,战场上一旦某个东西突然供应不上,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是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