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太子对内阁的影响力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1090 字 2022-09-15

后来原本以为内阁争端,崇祯会派一个得力的人担任吏部尚书,入阁为首辅,没想到最后确是杨嗣昌这个兵部的后起之秀得了便宜。

吴宗达稳稳的在内阁首辅座了两个月,屁股刚暖热,又听说孙承宗入京了,原本以为自己又要挪窝。

谁知道孙承宗在京城就绕了一圈,直接跑去宣大修长城去了。

吏部历来号称是六部之首,吴宗达又主持过会试,当个首辅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崇祯也就默认了这个安排。

这次候恂又出事了,那内阁只剩下三个人了,实际上的首辅吴宗达,明嘉善魏塘镇人钱士升为礼部大学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还有就是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至发,这样一来,内阁中张至发为齐党,杨嗣昌为楚党,另外两人中有一人跟东林有关。而孙承宗又是北直隶人。

崇祯尽量避免了东林一家独大,这样一来各方相互掣肘之下,皇权才华更加稳固。

吴宗达开口问道:“两位以为太子此意如何?事关国税,若是归与东宫,那以后朝中有事岂不是要问东宫脸色?”

钱士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一边的张至发开口道:“我觉得此事也无不可,我跟杨阁老一同讨论过此事,他也全力支持太子提议,这事杨阁老的上书。”

张至发说完,从桌子上拿出了杨嗣昌的奏章,一边的小吏接过递给吴宗达。

吴宗达颇有深意的看了一样张至发,认真的看了起来,钱士升也自觉的闭嘴,太子刚上的奏章,这边杨嗣昌的折子就跟着到了,你要说不是提前知道的,估计鬼都不信。

为什么杨嗣昌的奏章不是直接送到内阁而是送到张至发手中,那是因为两人的关系本来就不一般。

杨嗣昌入阁以前,一直在谋划着为他老子杨鹤正名,当时这事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崇祯正被流寇闹得是焦头烂额。

对于这种剿匪不力还想翻案的,那更是深恶痛绝,所以温体仁等人善于揣摩圣意,觉得杨嗣昌也是想的太美了。

不过张至发确觉得杨鹤当时以“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是新式所迫的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