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西北种家

种彦崇听得眼中异彩连连,猛地一拍大腿:“妙啊!王爷!此法甚妙!化边民为斥候,引部落为外援!这比单纯派哨探深入险地,效率高得多,也安全得多!只是……朝廷那边,若有人非议‘资敌’、‘擅启边衅’……”

陈太初淡淡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你可先于靠近前线、局势最紧之处,择一二据点试行。待有成效,擒获贼酋或破获大案,再行文禀报,陈明利害。届时,事实胜于雄辩。记住,守边之要,在于得人。得人心者,方能真正筑起一道无形的、却最为坚固的防线。”

接着,陈太初将目光转向一直安静聆听的陆游。

面对这位青史留名的未来文豪,陈太初的态度温和了许多,带着一种对后辈才俊的欣赏。“陆小友,彦崇兄赞你才华横溢,尤擅诗词。不知近来可有新作?对这天下大势,又有何见解?”

陆游没想到秦王会突然问自己,连忙起身,恭敬中带着一丝激动:“王爷垂询,晚生惶恐。近日偶得几句,多是些伤春悲秋、叹旅途艰辛的浅薄之词,不敢污王爷清听。至于天下大势……” 他犹豫了一下,谨慎地说道,“晚生以为,内修政理,外御强侮,乃立国之本。西北之患,根源或在于内地不宁,财力不济。若能使百姓安居,仓廪充实,则边患自平。”

陈太初闻言,微微一笑,心中暗赞此子年纪虽轻,见识却不凡,已能从全局思考问题。他本人虽“知晓”无数后世名篇,但向来耻于窃取,故极少以诗词示人,此刻便顺着陆游的话道:“小友所言甚是。诗词乃抒发性情之物,然经世致用之学,更是男儿立身之本。望你将来,不仅以文采流芳,更能以实务报国。”

他又勉励了陆游几句学问之道,便不再多谈诗文,转而问了些他游历的见闻。

小主,

约莫一个时辰后,种彦崇与陆游起身告辞。

陈太初亲自将二人送至书房门口。临别前,他看似随意地拍了拍种彦崇的肩膀,语气平淡,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