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事发地点在更为繁忙和关键的航线上——左渡岛至泉州。这条航线连接着日本的白银产地与宋帝国最繁华的贸易口岸,每日商船往来如织,堪称黄金水道。由左渡岛实际控制者白玉娘旗下的一支大型商船队,满载着价值近百万贯的银锭、铜料及倭刀等特产,在两艘流求海军护航舰的护卫下,正驶向泉州。
据侥幸逃脱、带伤返回泉州的护航舰长泣血禀报:船队行至澎湖以东海域时,突遭数艘不明身份的快船袭击!来袭船只样式杂乱,似乎由旧商船改装,但航速奇快,远超寻常海盗船。更可怕的是,这些海盗船上竟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火炮!攻击一开始,海盗便集中火力,猛烈轰击两艘护航军舰,意图明显——先打掉护卫,再从容劫掠货船。
激战中,一艘护航舰被重创,失去动力,另一艘亦多处受损。海盗船趁机如狼群般扑向失去保护的商船队。白玉娘的船队虽有一定自卫能力,但按照陈太初早年与各大海商签订的《海上安全公约》,为提升运力、降低成本,远洋货船的火力配置被严格限制,侧舷炮位多改为货仓,主要依赖护航舰队提供保护。此刻,面对有备而来的悍匪,商船上的少量自卫火炮如同隔靴搔痒。
一场血腥的洗劫在海面上演。海盗们熟练地跳帮、杀人、抢货。最终,十艘货船中,五艘被彻底焚毁或劫走,船上人员多半罹难;剩余五艘也受损严重,货物损失惨重。预估损失,确在百万贯之巨!
消息传回,东南海商集团一片哗然!这不仅是一场巨大的财产损失,更是对陈太初建立的海上安全体系的公然挑战与严重打击!按照《公约》,此次劫案因护航舰队未能尽到护卫职责,所有损失将由作为“保险方”的流求海军基地——即染墨方面——全额赔付。这无疑将给琉球的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流求,基隆港,都督府。
染墨接到噩耗,惊怒交加,立即下令彻查。他亲自询问脱险归来的官兵,仔细记录每一个细节。很快,几个关键点浮出水面,与登州事件惊人地相似,却又更加具体:
1. 高航速与火力: 海盗船速度诡异,且火炮数量和质量超出寻常海盗范畴。
2. 战术明确: 目标明确,先打护航舰,再行劫掠,组织性极强。
3. 奇特旗舰: 最令人不安的是,参与袭击的海盗船中,有一艘尤为奇特!据多名目击者描述,那船体型不大,但通体似乎覆盖着铁甲,船身低矮,形似一只浮在水上的巨龟,行动略显迟缓,并不直接参与接舷战,而是游离在外围,专门提供精准的炮火支援,其火炮射程和威力似乎更胜一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