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新 君臣对

“秦王兄不必多礼,快请坐。”赵桓抬手虚扶,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今日端午,只叙家礼,不论国事… … 咳咳…” 话未说完,便是一阵轻咳。

内侍奉上香茗后,悄然退下,阁中只剩君臣二人。窗外的欢呼声、鼓乐声隐隐传来,更衬得阁内一片异样的寂静。

赵桓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陈太初脸上,仿佛陷入了遥远的回忆:“政和五年端午,朕尚未被封太子,还是定王时,在樊楼初识兄台,兄台的一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技惊四座,与王兄深入了解,兄那时便以一篇《漕运新策》更让人耳目一新… … 宣和年间,你我合力,排除万难,设立大宋钱号,整顿金融,充盈国库,何等意气风发… … 后来,蔡京老贼构陷,兄被迫离京,游历四海,朕… … 朕竟未能力保… …” 他语气低沉,充满了追忆与… … 悔意。

陈太初静坐聆听,并未插言,只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

赵桓继续道,语气愈发感慨:“直至靖康元年,金虏南下,社稷危如累卵,满朝朱紫或束手,或欲南逃!唯兄台!以一文臣之身,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沧澜舸血战,孤身入敌营… … 那般胆识担当,朕… … 至今思之,犹感惭愧。”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及至后来,兄推行新政,虽手段酷烈,然《四海论》中之深意,‘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 朕虽仍有疑虑,却亦不得不承认,其心至公,其志至伟!”

他长长叹了口气,仿佛耗尽了力气,目光变得锐利而直接,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困惑:“秦王兄,朕今日只想问一句真心话。自古帝王,诛杀功臣者众,然我大宋自太祖皇帝起,便立下‘不杀士大夫’之誓,朕虽不肖,亦从未动过鸟尽弓藏之念!为何… … 为何历朝历代皆是君权神授,代天牧民,到了朕这里,兄却非要… … 非要行这‘君主立宪’,分朕之权,限朕之柄?朕… … 究竟做错了什么,竟让兄觉得,朕… … 不配独掌这江山?”

这一问,石破天惊!将所有伪装、所有试探、所有迂回,彻底撕开!赵桓死死盯着陈太初,苍白的脸上因激动而泛起潮红,眼中充满了不甘、委屈与一种深不见底的恐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太初迎着他的目光,沉默良久。窗外,龙舟竞渡的欢呼达到高潮,鼓声如雷。他缓缓放下茶杯,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轻声反问:

“陛下通读史籍,尤精《资治通鉴》,可知… … 华夏数千载,可有一姓王朝,国祚延续超过三百年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