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受互穿第四十一遭:

陪太子读书 雾十 1972 字 6个月前

这就是顾乔希望种在武帝脑子里的词。

这话可以说是正中武帝下怀,他的儿子是没有问题的,他对儿子的教育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问题只能出自外人身上。这种自欺欺人,是很多封建式大家长都会有的惯性思维,很难改变,但是可以利用。

武帝一道圣旨下去,大皇子直接就从户部彻底卸任,连外家都不允许多接触了。

大皇子妃接到圣旨时,差地哭死在房中,武帝虽没有明着斥责她和她的家族,但武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武帝认为教坏大皇子的就是大皇子妃的家族。

大皇子妃的父亲为求自保,已经连夜颤颤巍巍地上了乞骸骨的折子。

“乞骸骨”也就是传说中的“年老致仕”。

大皇子妃的父亲正值壮年,是最年轻的尚书之一,这么一个乞骸骨奏上去,在朝中注定了他就会变成一场笑话。但笑话的结局是,武帝准了。

直接就准了。

一般来说,哪怕真的老了,干不动了,致仕折子也要三请两不准,就是臣子上一次折子,武帝不准,对方再上再不准,对方第三次上,武帝才勉强同意。这样的来来回回,才能表达出武帝对这个臣子的不舍,以及对对方多年来功劳的肯定。

这么一上折武帝就准了,那代-->>

表的就是武帝早就心生不满,巴不得这个臣子早点滚蛋,退位让贤。

当然,讲道理,以武帝的性格,他此举应该没那么多深意。武帝就是单纯懒得和这些文臣演戏,推推嚷嚷的有什么意思?他做什么都喜欢一遍搞定,讨厌浪费时间,最烦的就是虚伪客套。

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武帝这么做,还是让不少人觉得是户部尚书是把武帝得罪恨了,连最后的体面都不愿意给了。

大皇子彻底傻眼,他的母族不是什么大族,对他根本起不到帮助;成年后好不容易才求来了家里位高权重的大皇子妃,没想到一夜之间妻族就什么都不是了。

大皇子想再继续舞,都没了资本。

他也是真的怕了太子了。

但现在两人的针锋相对就像是一架失控的战车,谁也没有办法轻易喊停。事实上,顾乔也没想到大皇子这么好对付,他到后期都有些无聊了。

可是依照太子的性格,太子是不会懂得什么叫适可而止的。

谁都可以喊停,唯独太子不可以。

因为一旦太子主动收手,武帝肯定要第一个跳出来怀疑是不是他儿子吃错药了。武帝对大皇子这么狠,未必不是没有发现太子想要对付大皇子的意图。

一般来说,武帝是会劝一劝太子的,毕竟他俩是亲兄弟。

但是武帝一想到这些年大皇子给太子泼的脏水,就有些生气,没有办法忍下去。或者说,武帝想要给自己的偏听偏信找一个理由,就像是相信大皇子都是被人蛊惑的一样,他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不是一个尽责的好父亲的评价,他更愿意相信是有人从中作梗,才误导了他。

妻族给大皇子背锅,大皇子给武帝背锅,逻辑完美。

其他在承仁行宫的皇子公主们更是瑟瑟发抖,抱作一团,觉得现在的太子真是越来越凶残了。过去他们还觉得老大有些棘手,毕竟他抢占了入朝的先机,妻族还那么给力,现在再看,杀人诛心,釜底抽薪。

狠,还是太子狠啊。

总之就是根本没有人敢跳出来给顾乔版的太子一个台阶,让他走下来,别继续针对大皇子了。

太子本人除了高兴,没有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