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杨德祖一人可抵千军万马

郭嘉滔滔不绝,自信而道。

这便是四世三公的名声!

不仅主公这个大汉司空需要忌惮,地方官吏更要忌惮。

人家只要一句话,天下便有无数人站出来指责你的不是。

无论你是否有意无意,是对是错。

名声只要坏了,不管你投往何处,只要这天下还是士人天下,你就永远无出头之日。

“奉孝之言……这杨德祖一人可低千军万马!”

曹操渐渐有点明白过味来,看向门外:“来人,去杨府把杨郎中请到府上来!”

“主公,此事当为拜托的好,还是嘉亲去一趟杨府,说服杨氏父子。”

郭嘉起身,主动请缨道。

“那便有劳奉孝了。”

“为主公分忧乃分内之事,嘉告退。”

……

许都东街。

杨府。

一个身穿常服的老者,正将一捆捆卷牍翻开,晾晒在了烈阳之下。

这时。

门外一个年青俊逸的郎君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两本线装成册的书籍,看向老者道:“阿翁,儿近日在市集上捡了两本书籍,煞是有趣,阿翁你可否要来一观?”

“是何书籍?”

老者看了一眼儿子手中之物,转身走进屋内,不一会便领着两大捆卷牍走了出来,健步如飞。

“一册是五经解读,另一侧则是关于荆州星象之事。”

年轻郎君举起手中两册书籍,嬉笑而道。

“荆州?”

老者怔了一下,放下手中的卷牍走了过来:“传闻刘景升这些年在荆州兴建学校,广修礼学,莫不是他着人编撰而成的书册?”

“哈哈,阿翁见微知著,孩儿佩服。”

年青郎君把手中的书册递了过去。

老者看着书面上‘五经章句后定’和‘荆州星占’几字,微笑着打开翻了几页,片刻之后赞许点头道:“刘景升还是做了些实事的,简单明了,即便初习之人也可快速明辨释义。”

“不错,比如这句‘静言庸违,象恭滔天,注为: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则对上天轻慢不敬’,极为合适。”

年青郎君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