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热兰遮城

明风再起 浮世蒹葭 2036 字 1天前

荷兰在台湾的两个据点分别是热兰遮城和赤嵌城。

此刻,热兰遮城还没有被明军攻克,但赤嵌城陷落的消息早已传遍大街小巷,有很多荷兰人都在准备收拾细软坐船跑路了。

热兰遮城的豆腐西施王寡妇刚掀开蒸笼,白雾里突然蹿出个荷兰兵。这红毛鬼左手提着掉落的假发,右手攥着半块发霉的奶酪,活像被狗追的落水猞猁——他身后二十只猕猴正抡着从教堂抢来的烛台穷追不舍,领头的猴王头顶尤纽斯神父的法冠,爪子里还攥着撕碎的《圣经》扉页。

荷兰人是铸造棱堡的专家,这个看似在地图上占据弹丸之地的国度,却有着一段波澜壮阔且充满抗争的历史。自 1568 年起,他们为了摆脱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漫长的征战之路,这一战,便是整整八十年,史称“八十年战争(Eighty Years' War 1568 ~ 1648)”。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荷兰大地上遍地筑塞拒敌。荷兰人深知自身力量相对薄弱,唯有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才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求得生存与独立。他们精心设计并建造了无数的要塞,这些要塞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荷兰的每一寸土地。

终于,经过八十年的艰苦奋战,荷兰赢得了独立。然而,独立并未给这个国家带来真正的安宁,战事依然如影随形。在欧陆的诸多重大战事中,荷兰总是深陷其中。就拿那六场着名的欧陆攻城战来说,荷兰竟参与了五场。频繁的战争,让荷兰不断磨砺着自身的军事防御能力,也使得他们对于要塞的建造和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荷兰虽小,但其境内星形要塞的数量却居世界之冠。这些要塞形态各异,规模不一。有的只是单纯用于军事防御的单一城池,虽小巧却不失坚固;而有的则围绕着整个城市,深沟厚壁,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将城市紧紧护在怀中。

在遥远的东方,被明军团团围困的热兰遮城,便是荷兰这种星形要塞建筑风格的体现。热兰遮城那高耸厚实的城墙、复杂精妙的防御布局,无不彰显着荷兰人在要塞建造方面的卓越技艺。然而,此时的热兰遮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荷方眼见热兰遮城被郑军与李家军重重围困,形势岌岌可危,决定背水一战,派出所有能够搭载火炮的三艘舰船,妄图冲破郑、李军的水师防线。

这其中,荷方的主力炮舰赫克托尔号,曾是他们在海上耀武扬威的利器。然而,此刻它却陷入了郑军和李军舰艇的重重包围之中。郑军与李家军的战舰如同一群凶猛的鲨鱼,将赫克托尔号紧紧围住,炮弹如雨点般朝着它倾泻而去。

赫克托尔号虽奋力还击,但在郑、李联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难以招架。终于,一枚炮弹精准地击中了赫克托尔号的火药库,瞬间引发了剧烈的爆炸。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赫克托尔号被炸得四分五裂,化作漫天粉尘,沉入了海底。

目睹主力舰的覆灭,余下的一艘小型战舰和一艘快艇自知无力抵抗郑、李联军的强大水师。它们在短暂的慌乱后,无奈地选择撤退,朝着印尼方向狼狈逃窜,去寻求援助。

随着这两艘舰船的离去,热兰遮城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城内的荷兰守军,望着远去的舰船,心中充满了绝望。他们深知,如今已失去了来自海上的支持,面对城外虎视眈眈的郑军和李家军,这座孤城的未来变得无比黯淡。

随后,郑李两家兵分两路,李家军气势汹汹地率先抵达热兰遮城外海。然而,天公不作美,海上竟涌起了漫天大雾,白茫茫的一片,将整个海面笼罩得严严实实。热兰遮城的荷兰守军虽然暂时无法看清海面的状况,但他们的炮火却如潜藏的猛兽,随时可能对靠近的船只发动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