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草原狼与鹰 孤城挽歌

巡抚府燃起烈火,党馨的党羽、姻亲、幕僚,所有人都被拖出斩杀,尸体在广场上堆成了小山。

血腥味弥漫整个城南,连驻守城头的士卒都忍不住捂住口鼻。

总兵张惟忠,叛军胁迫他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朝廷,并索取敕印,他毫无惧色,拔剑相向,然而,叛军势大,他孤立无援,纵有一腔热血,却无力扭转乾坤。在这般境地之下,张惟忠仰天长叹,唯死不从,最终自刎于府中。

哱拜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身后的宁夏犹如一座悬在刀锋上的孤岛,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他没有想到,以为自己斩断了朝廷的爪牙,可这却成了宁夏毁灭的开端。

刘东旸踏上城楼,满身硝烟气息尚未散去,战甲染血,脚步稳健,像是一匹适应了杀戮的豺狼。

他负手而立,目光落在城外荒沙大漠的孤影中,眼神带着几分冷意,语气却轻快:“张惟忠自裁了,宁夏已经无主了。”他像是在评判一场寻常的胜负,没有半点悲悯。

哱拜仍未回头,目光落在城内荒火之上,淡淡地问:“你想要做什么?”

刘东旸微微一笑,语气锋锐:“李元昊能在这里立国,军主您呢?”

哱拜的手指缓缓收紧,摩挲着刀柄,掌心生疼。

“是要窝囊地等着被招安,还是像李元昊那般成就霸业?”刘东旸看着他,目光里带着一丝审视,也带着某种期待。

身后,数十名将领单膝跪地,刀剑在晨光下闪烁着寒光,他们齐声道:“请将军掌军!”

风掀起他们的披风,刀光剑影间,像是一场无声的誓言。

哱拜沉默许久,苍茫的天地间,风声猎猎,旌旗摇曳。他闭了闭眼,心中某处终于崩塌了一角。

几个时辰之前,他还是大明的镇守将领,本应将生死置之度外,为朝廷战至最后一滴血,可当他看着牌楼上悬挂着的党馨等人的头颅,看着那些因贪腐和剥削而死去的士卒,看着身边的家人、义子、亲信……

他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再忠诚的人,若无退路,终究只有一条反路可走。

他睁开眼,缓缓拔出腰间的刀,刀光映着晨曦,寒意刺骨。他望向刘东旸,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决然:“既如此,我哱拜,就做这谋主。”

他将刀锋横在自己掌中,狠狠一划,鲜血顺着刀身滑落,滴在地面上,浸入黄沙。

“从今日起,哱拜,誓守宁夏。”

身后的将领齐声怒吼:“誓守宁夏!”

月光下,乌鸦的哀鸣被呐喊声震散,血色与银灰交错,这座城池,已然迎来了它新的命运。

刘东旸自封总兵,哱拜成为宁夏的掌控者,哱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

他们以两千余名哱家家丁为轴心,正式向明廷宣战。

宁夏兵变的消息传入京城,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皇帝惰政已四年有余,内阁诸位大臣得知此事后,齐聚一堂,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一番商议后,内阁以皇帝名义传下旨意,命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精锐边军,以及浙江的戚家军余部、西南的苗兵等多路大军火速西征。

宁夏的血还未干透,三万明军已渡河而来,誓要让这座边陲重镇变成人间炼狱。

短短数月,虽不见刀剑频繁交击,可死寂的氛围却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整座城紧紧裹缚。

夜幕沉沉,寒风裹挟着黄沙在破败的城池间呼啸肆虐,似是在为这摇摇欲坠的局势悲号。

城外,明廷的大军正步步紧逼,城内,粮草告急,兵士军心不稳。

孤城宁夏,四面皆敌。

“不能再等了。”

军帐内,刘东旸猛地拍案而起,眉目间是掩不住的焦急,“明军集结于灵州,我们若再不主动出击消耗,便是坐以待毙!”

哱承恩皱着眉,反驳道:“兵力悬殊,主动出击不过是送死。”

“难道困死在这里就是活路?”刘东旸冷笑,目光如刃扫向众人,“如今大军压境,宁夏危在旦夕,局势还能撑多久?”

帐内众人沉默,脸上皆浮现出一抹忧色。

副总兵许朝,眉头紧蹙,艰难开口:“可如今唯有此城,又无一处援手可寻,应如何应对?”

这句话让军帐内的气氛更加沉重。

哱拜坐在主位上,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争执,他的目光幽深,手指缓缓地在刀柄上敲击,像是在权衡什么。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思来想去,唯有一策,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向草原部落借兵!”

帐中顿时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