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古之月的遗憾

他的身体微微一颤,显然是被朱大伯的话所触动。

紧接着,朱大伯从床底下拽出了一个铁盒,盒子里装着几枚带血的战功章。

这些战功章虽然已经被鲜血染红,但依然闪耀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凌母突然像发疯一样扑到了铁盒前,她的手指颤抖着,轻轻地抚摸着那枚“忠勇勋章”上的编号。

泪水在她的眼眶中打转,她的声音带着哭腔:

“这是……你挂勋章的内衣,是觅诗缝的吧!?”

古之月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刀,

毫不犹豫地划破了自己的掌心。

鲜血顺着他的手指流淌而下,滴落在汪老牌位前的地面上,形成了一滩触目惊心的血迹。

“我以金陵三十万冤魂起誓——”

古之月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高亢,

带着苏北腔的怒吼在空气中回荡,震得窗棂都簌簌落灰,

“不杀尽倭寇,此身永堕修罗道!”

然而,就在这时,凌父的轮椅突然像失控了一样,直直地撞向了供桌。

供桌上的香灰被撞得四处飞扬,纷纷扬扬地扑在了古之月的脸上。

“糊涂!”

凌父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绝望,

“我要的是活着的女婿!不是殉葬的牌位!”

他缓缓地从《正气歌》册页里抖出一张委任状,仿佛那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

委任状在他手中微微颤动,仿佛也在诉说着什么秘密。

"刚才你说,你明日去中央军校报到!

小主,

以后没事就住到家里来,记住以后活着回来见我们!"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似乎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

江风突然灌进吊脚楼,掀起了凌觅诗未绣完的并蒂莲。

那朵并蒂莲在风中摇曳,仿佛在为古之月送行。

古之月含泪点头,然后俯身去捡那朵并蒂莲。

当他捡起并蒂莲时,发现丝帛背面用金线绣着极小的一行字:

"待君归,莲心苦。"

这行字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古之月的内心。

他呆呆地看着这行字,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说的悲伤。

次日清晨,古之月背着包裹,默默地离开了凌家。

雨已经停了,阳光照在青石板上,泛着冷冽的光。

他的脚步显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自己的心上。

他走到军校门口,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喊:

"班头!"

古之月转身望去,只见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

那人跳下车子,摘下帽子,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

他的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敢。

"可算追上你了。"

他操着浓重的金陵口音说道,

"我是徐天亮,军校派我来接你。"

古之月仔细端详着眼前的人,阳光洒在对方的学员军衔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不禁多看了几眼,心中暗自感叹:“真是年轻有为啊!”

“上车吧。”

徐天亮热情地招呼着,同时用力拍了拍自行车后座,发出砰砰的声响。

古之月回过神来,转头看了看身后的凌家老宅。

晨光中,凌凤山和曹氏正静静地站在门口,默默地目送着他离开。

古之月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杆,然后毫不犹豫地跨上自行车后座。

他的动作干脆利落,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断。

“走!”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自行车开始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古之月凝视着路边光秃秃的树枝,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脚步正在临近。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希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鬼子们,你们等着吧!

老子一定会让你们血债血偿!”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

不知不觉间,自行车已经来到了教学楼门口。

古之月看到门口的石狮子缺了一只眼睛,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感慨。

正当他准备核验证件时,突然,徐天亮那熟悉的金陵腔在他耳边炸响:

“班头!你这勋章戴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