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又临险境

黑苗族据说整个族系有一、两万人,真正的祖地部落是在离汉复县上百里的乌江下游,是在东晋境内。

三国蜀汉时期,因老汉复县有自流盐井三口,黑苗人往往驾小船溯乌江而上,来到此地。

以较低的价格从官府手中批发整船的盐巴,通过乌江、长江、汉江等各大水系,运输到整个巴蜀地区进行贩卖。

因贩盐获利较高,原本做这行当的不止黑苗一家。

彝族、土族、纳西族等多个族群皆有以贩盐为生者。

后因彝族首领孟获自立为王,反叛蜀汉。

南方各郡民族纷纷起事响应,其中也包括黑苗族,共同推举孟获为“夷王”。

但因为各民族、各部落之间缺乏信任,并不团结。

往往名义是向孟获称臣的部落军兵,实际上孟获根本指挥不动。

所以,后来在“南中之战”中,蜀汉只用了两万兵马。

诸葛亮、李恢、马忠兵分三路,采用马谡的“攻心为上,各个击破”战术,彻底剿灭了叛军。

黑苗族眼见彝族、土族等反叛部落军兵皆遭重创。

于是投机耍滑,和前来平叛的蜀汉大将马忠部,只是象征性的交战了一两场,就表示臣服投降,整体实力并未受损。

所以在南中各族中,黑苗族后来居上,变成了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少数民族之一。

实力强横了,也变得霸道了许多。

对之前盐路上的竞争对手,弱小的驱逐,强横的偷袭击杀,逐渐独霸了乌江上的贩盐行当。

再到后来蜀汉覆灭,晋朝统一天下,黑苗族也一直不事农耕、不务渔猎,只独霸着贩盐的生意,部落人口也愈加兴旺。

后来西晋灭亡,晋王室南渡,偏安黄河以南,周边虎狼环伺,国力大损。

东晋对国内门阀宗族和少数民族部落的控制力日趋软弱。

黑苗族则趁势崛起,桀骜不驯,不服东晋官府管辖,常常挑事与官府对抗。

东晋地方军阀为避免内乱,怂恿黑苗族向西发展。

黑苗族在东晋的支持下,趁大成国汉复县军事空虚之时,与成国境内坞堡势力勾结,趁势一举夺取了汉复县。

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现在老汉复县的黑苗族人,并不是全部的人口。

黑苗族不设府衙官吏,只以苗王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