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上书:“陛下,英国此举意在搅乱我国局势,谋取私利。当务之急,我们需加快军事部署,同时也应设法分化列强之间的关系。”
1 月 26 日,法国公使皮埃尔·布尔布隆在等待清帝国答复的过程中,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法国渴望在中国获取更多利益;另一方面,又担心支持清帝国会引发其他列强不满。
他在使馆内踱步思考:“若是清帝国不同意我们的条件,而英国又全力支持太平天国,我们该如何抉择?”
此时,法国外交部发来指示:“密切关注局势,若清帝国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可考虑与太平天国建立联系。”
布尔布隆决定再给清帝国三天时间答复,若不答应,便转向与太平天国接触。
1 月 28 日,沙俄公使伊格纳季耶夫见清帝国拒绝割地要求,便暗中派人在东北边境制造事端。
一小股沙俄军队故意越境,与清帝国边防军发生冲突。清帝国边防军奋起抵抗,双方互有伤亡。
“沙俄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清帝国一位将领气愤地说道。
军机处紧急商议对策,决定增派军队前往东北边境,但避免主动挑起大规模战争。
伊格纳季耶夫则向国内汇报:“清帝国虽拒绝割地,但面对我们的挑衅,并未强硬反击,可进一步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