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吕光西征(二)

林浩微笑着还礼,请吕光入座,而后缓缓说道:“将军威名,我亦有所耳闻。如今将军不辞辛劳,为大秦西征,此乃大义之举。我林家虽久居山林,却也心系家国,愿为将军略尽绵薄之力。将军之气势,仿若潜龙在渊,今虽为大秦效命,他日必翱翔九天。我观天象,紫薇星异动,此乃天命所归之兆,想必将军日后自有一番大作为。只是,这相助之事,林家也需谨慎考虑。如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林家在此地经营多年,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将军能否告知,此次西征,除了为大秦开疆拓土,是否还有其他考量?”

吕光听闻,心中一动,思索片刻后说道:“林家家主,实不相瞒,此次西征,固然是为大秦陛下效力,但我吕光也深知,乱世之中,唯有不断壮大自身,才能护一方安宁。若能平定西域,不仅可壮大我大秦声威,日后于天下纷争之时,亦可凭借此地之力,保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林家若与我携手,待大业有成,吕光定不会忘记林家今日之恩,必保林家世代荣华。再者,我观天下局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秦若能一统西域,将此地纳入版图,推行教化,使百姓安居乐业,亦是顺应民心之举。林家在当地威望甚高,若能助力于我,待事成之后,林家在西域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可继续庇佑一方百姓。我亦希望,林家能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帮助大秦在西域更好地传播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如此一来,于大秦、于林家,皆为幸事。”

林浩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将军所言,倒也在理。只是这行军打仗,变数颇多,将军还需多加小心,顺应天时,善用地利,人和亦不可失。我林家可提供充足粮草,解大军燃眉之急,还有熟知周边地形的向导若干,助将军大军畅行无阻,避过险地。但将军需答应我,大军所到之处,不得扰民,不可随意掠夺百姓财物。若将军能做到这点,林家自当全力支持。而且,我希望将军在治理西域时,能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不可强行推行大秦的一切制度,要因地制宜,如此才能真正赢得西域百姓的民心。”

吕光赶忙起身,再次拱手行礼道:“家主放心,吕光治军一向严明,定不会让百姓受苦。此次西征,本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岂会做出扰民之举。若有违反,甘愿受林家惩处。至于治理西域,家主所言极是,我定会尊重当地风俗文化,因地制宜地推行政策。”

林浩见吕光态度诚恳,心中已有盘算:“如此甚好,将军既有此决心,林家愿与将军共襄盛举。只是这粮草和向导的调配,还需些时日准备,将军可在此稍作停留,待一切安排妥当,再行出发。期间,将军若有任何需求,尽管开口便是。此外,我还可安排族中精通西域事务之人与将军交流,为将军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吕光大喜,说道:“多谢家主相助,吕光感激不尽。此次能得林家支持,西征大业便多了几分胜算。吕光在此承诺,待取得西凉之地,林家之地,秋毫无所犯,保林家周全。林家助我,我必护林家,此乃君子之约,天地可鉴。若日后林家有任何困难,只需派人告知,我吕光定当全力相助。”

二人相谈甚欢,当下便约定妥当。吕光在林家稍作停留期间,与林浩进一步探讨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地理形势以及各方势力的情况。林浩凭借对当地的深入了解,为吕光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情报,不仅详细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政治格局、军事力量分布,还分享了一些与当地部落打交道的经验和技巧。林浩还安排族中几位熟悉西域事务的长者与吕光交流,他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西域秘闻和潜在危机,让吕光对后续的西征计划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思路。

几日后,林家准备妥当,粮草辎重堆积如山,一队经验丰富的向导也已集结完毕。吕光率领大军继续西进,有了林家提供的优质粮草,士兵们吃得饱、体力足,士气高昂。向导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带着大军避开诸多险峻山谷、沼泽泥潭,行军速度大大加快。一路上,吕光不断调整战略,根据向导提供的信息,巧妙地绕过敌军的埋伏,还趁机对一些小股敌军发动突袭,屡屡得胜。每一次胜利,都让士兵们的信心大增,他们对西征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正当吕光在西征之路上顺风顺水之时,朝堂突然传来苻坚准备东征的信号。苻坚一心想要成就千古帝业,认为东晋国力渐弱,正是一举吞并的好时机,遂决定倾全国之力东征。这一决策使得前秦朝廷内部围绕资源分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朝堂之上,支持东征的大臣们慷慨激昂地陈词,强调这是千载难逢的统一天下的机会,错过此次战机,恐再难有如此良机。他们认为东晋此时内忧外患,正是大秦挥师东进、成就霸业的最佳时刻,主张将所有可用资源优先供应给东征大军。而那些担忧西征半途而废的大臣则忧心忡忡,他们指出吕光西征尚未完成,此时削减西征的补给,不仅可能导致西征功亏一篑,还会让西域局势再度陷入混乱,影响大秦的整体战略布局。但在苻坚急于成就帝业的强烈意愿下,支持东征的声音占据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