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序深知秦军不会善罢甘休,日夜巡查城防,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呼喊:“兄弟们,我们身后是万千百姓,是家国河山,今日守住襄阳,就是守住我们的根,守住我们的尊严与荣耀!大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定不能让秦军得逞!”士兵们听了,个个热血沸腾,眼中燃烧着坚定的斗志,高呼:“愿与将军共生死,守襄阳!”城中百姓亦同仇敌忾,青壮年纷纷上城助战,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眼神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的决心;老弱妇孺则搬运物资、烧水做饭,为守城将士提供后勤保障。一时间,襄阳城内军民一心,众志成城,令秦军数次强攻皆无功而返。每一次击退秦军的进攻,城内都会响起欢呼声,这欢呼声既是对胜利的庆祝,也是对坚守的鼓励,更是对未来的信心。
僵持数月,秦军粮草渐乏,士气低落。士兵们面有疲色,对这场久攻不下的战役产生了厌倦和恐惧。苻丕心急如焚,在大帐内来回踱步,嘴里嘟囔着:“这可如何是好?再这样下去,别说攻城了,军心都要散了。若不能尽快破城,陛下必定怪罪于我。”正苦思破城之策时,帐下谋士进言:“将军,襄阳城坚,强攻难下,何不暗挖地道,潜入城中,里应外合?如此或许能出其不意,攻破城池。”苻丕眼睛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当即采纳,拍着谋士的肩膀说:“此计甚妙!若能成功,你当居首功!”于是,秦军挑选精锐工兵,趁夜在城外隐秘处开挖地道,日夜不休。工兵们在黑暗中挥汗如雨,小心翼翼地挖掘着,每一声镐头与土地的碰撞声都仿佛是他们与襄阳城的较量,他们深知,这条地道或许将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
晋军这边,朱序巡查时,闻听地下隐隐有声响,心中一惊,凭借多年的守城经验,料想秦军可能在挖地道。他心急如焚,立刻召集众将商议:“秦军诡计多端,想必是在挖地道,妄图偷袭,我等不可不防!若让他们得逞,襄阳城危矣。”急令士兵在城内沿墙根挖掘深沟,以截断地道。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一时间,城内尘土飞扬,挖掘声此起彼伏。果不其然,数日后,秦军地道挖至城墙下,正欲破土而出,却被深沟所阻,功亏一篑。当听到地道被截断的消息时,秦军工兵们绝望地瘫倒在地,他们多日的努力付诸东流,而晋军则欢呼雀跃,仿佛又赢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
小主,
此时,城中却突生变故。朱序有一麾下将领,名唤李伯护,见秦军围城日久,城内粮草渐少,百姓困苦不堪,心中心生怯意,又被苻丕派人暗中游说,许下高官厚禄的承诺,竟鬼迷心窍,暗通苻丕,愿为内应。苻丕大喜,与他约定破城之日,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李伯护心中虽有愧疚,觉得背叛主公与同僚有违忠义,但恐惧占了上风,他暗自安慰自己:“这襄阳城迟早要破,我不过是顺应大势,为自己谋条活路罢了,况且家人也能因此过上好日子。”于是,在贪欲和恐惧的驱使下,他一步步走向了背叛的深渊。 乐读书屋
一日深夜,月黑风高,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李伯护悄悄打开城门,秦军见机蜂拥而入。朱序闻变,仓促率军抵抗,心中悲愤交加:“竖子误我!我如此信任你,你却做出这等叛国之事!”怎奈秦军势大,城内又有奸细捣乱,防线渐溃。朱序在乱军中力战不敌,终被秦军俘虏。襄阳城破,烟火弥漫,百姓哭声震天,这座坚守数月的坚城,就此沦陷。大火在城中肆虐,映红了夜空,仿佛在为襄阳城的沦陷而哭泣,百姓们四处奔逃,呼儿唤女,场面惨不忍睹。
苻坚得知攻克襄阳,龙颜大悦,在宫殿内来回踱步,兴奋地说道:“好!好!这襄阳一破,东晋中游门户大开,我大秦南征之路愈发顺畅了!此乃天助我大秦!”即刻将朱序押至长安。朱序宁死不屈,苻坚爱其忠勇,未加杀害,反欲劝降为己用。他看着朱序,心中暗忖:“如此忠勇之士,若能为我所用,必能助力大秦成就大业,为我一统天下增添一份强大的力量。”而襄阳的失守,如同在东晋的长江防线撕开一道大口子,前秦势力顺势南下,东晋朝廷震动,匆忙调兵遣将,加强江防。朝堂之上,大臣们忧心忡忡,纷纷商讨应对之策,气氛紧张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回顾历史,前秦此次攻占襄阳之战,与蒙元攻南宋襄阳之战,虽时隔数百年,却有着相似的战略意义。前秦取襄阳,打破东晋中游防御,为后续南征营造军事优势,威慑江南;蒙元攻襄阳,亦是耗时数年,倾尽全力。襄阳一失,南宋长江防线崩塌,元军得以长驱直入,直捣临安。二者皆是南北对峙格局下,北方政权突破南方防线的关键节点,拿下襄阳,就等于握住了开启南方大门的钥匙,掌控战场主动权,为后续统一战争奠定基石。襄阳,这座古老的城池,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成为了决定王朝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苻坚既得襄阳,信心大增,加速筹备南征大业。东北方向,苻洛虽心有不甘,却也依令操练兵马,源源不断送精锐赴长安;西边,吕光整军待发,筹备西征西域,前秦这架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向着大一统的目标迅猛前行,只是不知,这看似宏伟的蓝图,能否顺遂实现,历史的暗流已在悄然涌动……
此时,长安城中,苻坚为南征筹备忙碌不停。他亲自视察兵营,看到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武艺精湛,心中满是欣慰,仿佛已经看到了踏平东晋、一统华夏的那一天。但偶尔,他心中也会闪过一丝忧虑,想起苻融等大臣的谏言,他们担忧南征时机未成熟,国内根基尚不稳固,贸然出兵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可那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瞬间又将忧虑掩盖,他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大秦有足够的实力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
慕容垂自从请命被拒后,回到府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意识到苻坚对自己的猜忌从未消除,此次事件更是让他看清了自己在苻坚心中的地位。“哼,苻坚这般提防我,看来往后行事需更加谨慎,切不可露出半点马脚,暂且顺着他的意思,等待时机吧。”此后,慕容垂愈发低调,表面上对苻坚的命令言听计从,每日按时上朝,积极参与朝堂议事,对苻坚的决策大力支持。暗中却加紧了与旧部的联络,密信频繁往来于各地,复国的计划愈发缜密。他深知,复国之路充满艰辛与危险,但为了燕国的复兴,他愿意隐忍等待,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猎手,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