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拓跋珪的艰难成长路

她故意惊马,让受惊的坐骑发狂般冲入刘卫辰的营帐,营帐内顿时一片混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喊叫声、咒骂声此起彼伏。贺氏披头散发,面容憔悴却又透着决绝,不顾一切地跪在刘卫辰帐前,声泪俱下地哭喊道:“我母子相依为命,今被贼人所掠,已无活路,不如让我死在你面前!”那凄厉的哭声、悲恸的模样,任谁见了都不禁动容。刘卫辰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一时竟呆立当场。追击行动因此延误了宝贵的两个时辰。

当刘卫辰回过神来,发现中计后,恼羞成怒,暴跳如雷,像一头发疯的公牛般咆哮着:“我定要你们母子付出代价!”当即要处死贺氏以泄愤。

贺氏在这生死关头,急中生智,转身躲入匈奴铁弗部落的神车(供奉祖先的圣物)中。刘卫辰虽满心愤恨,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但也忌惮神车的神圣性以及触犯众怒的后果,心中的怒火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只能无奈地放弃杀戮。这场惊心动魄的逃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贺氏作为政治家的果敢与智慧。事后,她轻抚着拓跋珪的头,目光坚定地说道:“为母者不惮生死,唯惧断汝复国之志。”

拓跋珪一路奔逃,终于抵达贺兰部。贺兰部是贺氏的母家,此时由她的兄长贺讷统领。贺讷见到外甥前来,张开双臂,热情欢迎,眼中满是疼惜与期望。然而,这温情之下,暗流涌动。贺讷之弟贺染干心胸狭隘,嫉妒心作祟,视拓跋珪为眼中钉、肉中刺,私下对部众说:“珪儿若长,必夺我贺兰部!”

来年春天,寒意尚未褪去,大地仍带着一丝萧索。贺染干竟率军气势汹汹地包围了拓跋珪的营帐,刀枪林立,寒光闪烁,喊杀声震得大地颤抖。那场面,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要将一切都摧毁殆尽。贺氏闻讯,心急如焚,她毫不犹豫地手持利剑,身姿矫健地闯入那森冷的包围圈,宛如一位无畏的战神。她目光如炬,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怒斥贺染干道:“我母子亡命至此,汝不念亲情反欲加害,置我于何地?”那声声质问,如重锤般砸在贺染干心头,令他内心不禁一阵慌乱。贺染干被姑母这强大的气势震慑,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如同被霜打的茄子,悻悻退兵。

但贺染干并未就此罢休,此后的日子里,他如阴魂不散的鬼魅,多次派刺客潜入拓跋珪帐中,妄图暗中取其性命。好在贺氏早有防备,她精心安排的卫士个个身手不凡,如同守护珍宝的金刚,一次次挫败了刺客的阴谋。

在贺兰部的几年时光里,拓跋珪母子依旧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贺氏一方面要维系与贺讷的亲密关系,为拓跋珪争取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要时刻防范贺染干的暗算,犹如在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即便如此,她也从未忘却对拓跋珪的培养。她耐心地教导拓跋珪研读《孙子兵法》和鲜卑律法,逐字逐句讲解,让他在知识的滋养中成长;同时带着他参与部落事务,言传身教,培养治国才能。在这艰难困苦中,拓跋珪逐渐成长,史载他“性沉默,有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这种隐忍坚毅的性格,正是在贺兰部的险恶环境中千锤百炼而成。

然而,刘卫辰对拓跋珪的恨意与忌惮如影随形,从未消减。这一日,狂风呼啸,风声如鬼哭狼嚎,仿佛是死神的前奏。乌云蔽日,厚重的乌云如同狰狞的怪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仿佛天地都预感到一场血腥风暴即将来临。刘卫辰再次出手,精心谋划刺杀拓跋珪,出动了草原最精锐的黑骑兵。那几百骑仿若从地狱涌出的黑色死神,浑身散发着凛冽的杀气,马蹄声如密集的战鼓轰鸣,震得大地颤抖,转瞬间便将拓跋珪母子围得水泄不通。

小主,

黑骑兵们个个身披玄铁重甲,在昏沉天色下泛着冷光,甲片相互碰撞,发出令人胆寒的“咔咔”声。他们手持锋利的长刀,刀刃闪烁着森寒的光,仿佛能轻易撕裂一切阻挡。胯下的战马也经过特殊训练,高大矫健,马蹄刨地,激起阵阵尘土,马眼中透着狂野与嗜血。骑手们面容冷峻,眼神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仿佛眼前的拓跋珪母子不过是待宰的羔羊,下一秒就要将他们屠戮殆尽。

贺氏将拓跋珪紧紧护在身后,她身姿虽略显柔弱,此刻却如护崽的母狮般挺立。双眼圆睁,怒目而视,眼中的怒火似要将这些黑骑兵焚烧,大声喝道:“刘卫辰派你们来的吧!你们敢伤害我儿,必遭天谴!”声音响彻旷野,带着无尽的悲愤与决然。黑骑兵们却仿若未闻,为首的队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冷得刺骨:“贺夫人,这是刘卫辰大人的命令,今日拓跋珪必须死!”说罢,一挥手,众骑兵便缓缓向前逼进,马蹄一步步践踏在干裂的土地上,每一步都似踏在拓跋珪母子的心上。

拓跋珪此时也已明白局势危急万分,他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稚嫩的脸上却透着超越年龄的坚毅。迅速拔出腰间短刀,那短刀在他手中紧握,刀刃微微颤抖,映射出他眼中的决绝。他侧身将母亲护在身后,尽管身形单薄,却如同一堵坚实的壁垒。他虽年仅十岁,目光却如炬,扫视着四周如狼似虎的敌人,高声喝道:“我拓跋珪今日就算死,也不会让你们好过!”那稚嫩却又坚定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带着不屈的嘶吼,令周围的空气都为之一振。

就在黑骑兵即将发动致命一击之时,远方突然传来一声长啸,声如洪钟,震得众人耳鼓发麻,仿若一道划破死寂的惊雷。紧接着,一道黑影如闪电般疾驰而来,来人正是独孤未明。独孤未明身着一袭黑袍,身姿挺拔如松,傲然而立,狂风呼啸,吹得他的黑袍猎猎作响。他面容冷峻,仿若刀削,双眸深邃如渊,眼神中透着一往无前的决绝,仿佛世间再无他畏惧之物。他手中长剑一抖,剑鸣之声清脆悦耳,恰似龙吟,在这压抑的空气中激荡起一阵涟漪,仿若向这群恶煞宣告他的到来。

“哼,刘卫辰小儿,竟敢如此张狂,欺负孤儿寡母,今日我独孤未明便要管上一管!”独孤未明大声怒喝,声浪滚滚,仿若惊涛拍岸,竟让黑骑兵的马匹都有些躁动不安,马蹄不安地刨动,骑手们忙勒紧缰绳,试图稳住。说罢,他身形一展,如鬼魅般冲入敌阵,手中长剑施展开来,正是他自创的独孤无敌剑法。

独孤未明深知今日之战凶险异常,一入敌阵,他便施展出“破风式”。只见他身形如电,仿若瞬间化作一道黑色的流光,眨眼间便欺近最前方一排黑骑兵。长剑裹挟着呼呼风声,剑风呼啸,仿若能割破空气,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直刺向为首的骑兵。那骑兵见剑势迅猛无比,心中大惊,赶忙举刀格挡。只觉一股排山倒海之力从刀身传来,震得他手臂发麻,虎口欲裂,手中长刀差点拿捏不住。还未及他反应过来,独孤未明的剑已如灵动的毒蛇,顺着他的刀身蜿蜒而上,在他咽喉处轻轻一抹。刹那间,一道血箭喷射而出,那骑兵瞪大双眼,眼中满是惊恐与不甘,轰然倒地,瞬间没了气息,鲜血迅速在干裂的土地上蔓延开来,如同盛开的血色花朵。 原著小说网

周边的黑骑兵见状,哪肯罢休,齐声呐喊着挥舞长刀,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他们仿若被激怒的狼群,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刀光闪烁,交织成一片死亡的光影。独孤未明毫无惧色,紧接着使出“荡云式”。他身形腾空而起,仿若踏空而行,在空中优雅地旋转一周,衣袂飘飘,仿若仙人临世。手中长剑在空中划出一道巨大而耀眼的弧线,仿若要将天空中的云朵都一劈两半。剑落之处,血花四溅,两名黑骑兵躲避不及,胸膛被齐刷刷地划开,内脏滚落一地,惨嚎声顿时刺破长空,那凄厉的叫声让人心惊胆寒,空气中弥漫的血腥气愈发浓重,仿佛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着整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