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志在必得

大明春色 西风紧 1042 字 2022-09-13

皇帝亲军有事才会奉命进宫,一般也只有锦衣卫进来,锦衣卫将士就算进了午门,也止步于奉天门;作为服侍皇帝御门听政的跟班。非奉诏,军队肯定不能进宫,否则视同谋|反!

而且诸卫兵马不是主将一个人说了算的,还有副将、文官、官宦共同监督,甚至军士里还有密探和奸谍相互盯着。亲军诸将稍有异动,后果就非常严重;而抗旨或谋|反,可能武将片刻后就要背后挨一刀,脑袋被人拿去领赏了。

各王朝兴衰更替,至今早已过了唐朝禁军大将勾结宦官就废立皇帝、五代禁军直接轮流坐庄的时代。那些往事不太可能再发生了。

因为这些情况,金忠等官员都认为,只要没有确定圣上驾崩,朝廷大臣、勋贵、军队都不可能妄动。

如果未曾事先谋划,没有人会单独跳出来,太危险了。而人天生就会恐惧,孩儿出生时只会哭不会笑,就是因为畏惧这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世间。

要办大事,只有像东宫这样,许多人在一起达成共识制定方略,还得有一个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必须有名分、有前途,让大家觉得大事成功了能得到足够的回报,这个人就是皇太子!不然,难道只因为觉得他人好、便要提着脑袋跟着他卖命吗?

……于是大伙儿商议了大的对策。其一,秘不发丧。待局势稍定,移圣上遗|体于乾清宫,称圣上龙体欠安,太子“奉诏”带着人亲自侍奉,每日照常进饮食。接着太子去坤宁宫与皇后商议,徐皇后是个很识大体提的人,只要争取得到皇后的懿旨,便可召集满朝文武、上殿发丧。

太子在满朝文武的劝进之下,一旦登上了皇帝位,一切话皆是圣旨,名正言顺站住了大义,什么事都好办了。

其二,以圣上身体不适为由,“诏令”太子暂行监国,召汉王进宫拜见皇后。

圣旨由太子亲笔来写(没有官员愿意干矫诏的事,哪怕到了如此关头,实在是太严重了),然后用皇帝身上的那枚御宝。

洪武以来,大明皇帝有宝玺十七枚,在不同场合用不同宝玺。酉时前圣上还在御门听政,出御门就到春和殿来了,身上还带着一枚御宝。

然后太子妃张氏还说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把整套方略制定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