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自从朱棣时代开始,就力劝永乐帝整修全国官道。
一来方便各地信息传递,物资运送。
二来能够在灾时以工代赈,接济平民,不至于产生流民。
得益于这个政策,徐华一路上至嘉峪关,都很顺畅。
沿途还有州县可以补给,但是西出嘉峪关后,路途就变得没那么好走了。
从这里向西便是东察合台汗国故地,永乐帝比预定时间更早平定蒙古,自然就把目标放在了西域。
彼时朱棣北定草原,蒙元残部被一扫而空,曾经的黄金家族被打得摇尾乞怜。
作为他们邻居的东察合台汗国,在一旁看得瑟瑟发抖。
明军强大的战斗力,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同为蒙古后裔,他们虽然因为实力原因,一直与明朝交好,享受着陆上丝绸之路带来的种种好处。
但是北伐之后,汗国直接选择俯首称臣,朝贡大明。
原本历史上朱棣一直没有彻底扫清草原残余,就连最后都是死在亲征的路上、
所以无暇西顾,对东察合台也采取怀柔策略。
对方既然服软,也就不再用兵,让它继续延续了数百年。
现在不同了,在徐闻的帮助下,永乐大帝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除心腹大患,又怎么会容忍身边还有其他蒙古余孽存在?
经过朱棣和徐闻两人的规划,对方既然来朝贡,华夏乃礼仪之邦,做事讲究一个体面,当面将人驳斥并宣战,那还是不好。
最后采取的是逐步蚕食策略,首先理由是要护送丝绸之路上的大明商队,要求东察合台给予配合,让明军拥有通行权。
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汗位以及汗国的国祚。
当时的大汗马哈麻只能选择同意。
他很清楚,如若他不点头,那明军会用另外的办法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还不如自己主动接受。
拥有了军事通行权后,后续的事情就好办了。
九边之一的甘肃镇被迅速扩张,光是骑兵就膨胀到两万余人。
徐闻巡边时,去得最多的,就是这里,把这里建设成为大明西进的前沿。
随后没过几年,马哈麻病逝,其侄纳黑失只罕受大明册封而继位。
可继位没多久,就被歪思所杀,这下大明可找到了干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