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皇帝的恩情还不完

十月初,天气已然颇为寒冷。深州与冀州交界之处,一座小镇边缘也变得有些冷清起来。

此地位于衡水支流交接点处,因为水流冲刷作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码头,便唤作码头镇。

码头镇的地理位置并不好,虽然毗邻衡水,不过此地水脉并不充沛,只能走小船,走不得大船。

因此无法靠着码头来转运货物,只能供一些渔家休息之用,所以素来清贫。

不过在码头对面,却有一座天然的小山,小山中央缺了一个口子,仿佛被什么无形的巨兽给咬过一样,却是由一座小山变成了相邻的两座山。

便被唤作豁口山、饿口山。当然,粗俗点的也有人称之为二奶山,毕竟那豁口边缘的两个山头看起来,的确带着点儿那个意思。

码头镇历来清贫,不过有山有水的。镇民们在种地之余要么下河打鱼,要么上山采药,总归也能多一分活路,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这年头,只要老百姓能吃的饱肚子,其实对于其他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多少额外的要求。

这一日傍晚,老都双手撑着自家的小船靠了岸,拎起沉甸甸的鱼篓子,便轻车熟路的走向码头镇边缘的一座酒家,没走正门,而是从侧门走了进去。

“今儿渔获不错啊。”

酒家掌柜的姓周,是个刚过二十岁的年轻男子,有着一手烧酒的好手艺。见到老都过来,便笑道:“老爷子要不换点粮食?”

“换啥粮食,俺也做不得饭。给俺整一盆鱼汤,几个馍馍,一壶酒,剩下的看着弄点小菜就行。”

“那成,您先喝点儿热酒歇歇脚。今儿店里来了一伙子人,有点忙,晚点再招待您。”

周掌柜的笑着将鱼篓里的好几条斤把重的鱼倒入桶里,看了一眼,顿时乐了,

“好家伙,还有一条黄鳞鱼,看来今儿好歹得给您整一份酱肘子才成。”

“中!”老都也不废话,连连点头,便走到厨间一个黑乎乎的凳子上,拎着一瓮米酒就喝了起来。

老都不是本地人,也说不清是从哪过来的。只知道他似乎是个老兵。

毕竟前几年乱世的时候,河北大地被金兵糟蹋的几乎成了白地。后来局面渐渐安稳下来,哪儿来的都有,这种没名堂的人多了去了。

老都身手不错,又没有家室,孑然一身,不过为人却很讲究。

每天出去打一次鱼,要么就去山上捕一次猎。带回来的渔获或者猎物便带到周家酒肆里,也不要其他,换一顿饭就成。

他身手不错,不管是捕鱼还是打猎,从来都没走空过。每次回来都能带着点鲜货。

周家酒肆也需要一些鲜货,因此便默契的承认了这种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