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有些军士在战场上杀红了眼,产生了战场应激综合症,回家后见到婆娘来想要抱一抱他,都忍不住想拔刀,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
第一批大规模回来休整的部队总数约三万人,东京方面也给予了这些归来勇士们极大的规格礼遇。
城外的汴河大营修葺一新,在那座已经成为东京城地标建筑的英雄碑下,中枢官员们带着成车成车的铜钱、丝绢、银锭,直接在城外现场等着分发赏赐。
其实赏赐已经在战后发了一波,不过暂时只发了一部分……因为在战争前线,朝廷不可能准备那么多的物资的。
太原城里金国方面准备的东西虽然不少,不过那都是搜刮了河东地区的民脂民膏汇聚而来。是要对河东地区的民众进行一定程度的救济的。
不然他们连这个冬天都过不去!
而在那座巨大的华夏英雄纪念碑下现场分发赏赐,无疑是能够大大激励人心的。
场面真的很大……因为传说中六位宰执的龙头座椅全部汇聚,六座仿佛一间屋子那么大的龙头宝座依次阵列在前,六位宰执端坐其上。
便是连失踪了两个月的摄政王也出现了,戴着他的那顶玉冠,束手站在英雄碑基座上,目光沉凝。
在分发赏赐之前,有着一个小小的仪式……是将战死者的牌位扎上红色的花灯,请上英雄碑下的英雄祠里,以作供奉。
台阶一共有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是放置花灯牌位的地方,最底下的第三层则是摄政王站着的地方,对于此,东京城上下倒是没人有什么话说。
也只有这位摄政王,有资格站在那里了吧?
一万名汴河大营新近训练出来的新兵作为搬运牌位的主力,衣甲鲜明,全副仪仗。而且甚至于步伐都在努力的走着整齐一些,显然是提前训练过的。
每人抱着一个牌位,来到基座前,登上台阶,顺着摄政王站着的地方两侧,依次搬运上去。
台阶上已经有了不少的牌位,不过这个台阶真的很大,甚至于本身的规制几乎不弱于城东那座岳台。
甲士川流不息,摄政王目光沉凝,六位宰执端坐在龙头宝座之上,气度威严。
而那些大营前大大小小的官员,也全都目光沉凝,束手而立。
此情此景,气氛格外肃穆。便是在城墙上挤着看热闹的东京士民,以及在远处专门搭建的观望台上的一些人,也都不自觉的屏气凝神。
等到前期一万个牌位放上去之后,甲士们继续回营地搬运,乃至于形成了两道滚滚的铁流,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