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岳苍看到岳从年。

两人谁也没有问是不是没有睡好:“回信可写好了?”

岳从年没有回答,他这个年纪,这个位置,纵然心里想法再多,也知道要衡量利弊。

岳苍看他的样子就知道没有写:“一封信而已,你人又没有去,回一封信能如何。”何况,这样的妹妹,不管真假,一声‘吾兄’都值得一封回信:“如果担心字迹坏事,可让你亲卫帮你执笔,毕竟你的字迹,未必有她的好看,也省得丢了我的人。”

岳从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因为父亲说得都对。

千户营帐内。

岳从年提笔。

不知是不是因为对峙处于劣势的谨慎,还是见过她的字迹后不再想藏拙的无形展示。

提笔,他摒弃了一贯常用的字体,行于纸的也是名家隶书。

但吾妹……

两个字他怎么也落不下去,胜的一方不是他们,这两个字便压在他笔锋间有千斤重。

岳从年重新铺开一张纸。

——百山郡主尊鉴:

展信如晤——

岳从年笔停了片刻,又开始写。 18书屋

——

闻得母亲尚在人世,且随君左右,生活安好,吾心甚慰。

多年来,未曾尽孝在侧,万分惭愧——

岳从年突然想写,可否将母亲送来,由他照顾。

但看看他周围的环境,先不说这句话说出去会不会引发郡主歧义,就是百山郡主真给他将母亲送来,他也没有地方安置,更没有精力照料。

那又何苦再写那一句。

岳从年重新提笔。

——今知晓母亲安好,实乃吾此生之大幸。

家中外祖父年事渐高,身体不复往日硬朗,时常念叨过往之事,提及母亲时满是思念牵挂;外祖母亦安好。

吾父做主,外祖一家早已脱了奴籍,在北郊安置。

舅舅如今贩卖些杂物,日子尚可,舅舅和舅母家有三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