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4124 年,张玉汝即将迎来他的21 岁生日。
或许是生日临近,又或是最近生活还算平稳的缘故,张玉汝找了块安静的地方,思绪不受控制地飘远,陷入了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之中。
回溯到上古时期,那时没有操控元素的能力者,也没有动辄毁灭城市的异兽,没有邪教带来的硝烟与恐慌。
在那个相对平和的时代,像张玉汝这个年纪的年轻人,眼眸里应该还带着几分清澈的愚蠢。
他们为一场篮球赛欢呼,为心仪对象的一个微笑脸红,对未来充满懵懂憧憬。
如果张玉汝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话,他或许能像正常人一样,沿着既定的生活轨迹前行。
现在的他或许会坐在大学校园的草坪上,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边思考着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
当然了,不能排除张玉汝攻读大学专科的可能性。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应该会在专科院校里和室友们熬夜开黑,为了考试临时抱佛脚。
而在爽玩了三年之后,他大概率会为找工作愁眉不展,毕竟带专想找个说的过去的工作,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在那个时代,学历贬值的速度令人咋舌。
本科不如狗,硕士满地走,带专更是被剥夺人类身份,属实是有些离谱。
张玉汝绝对不是无端猜测,对于这种事情,他是有证据的。
在历史知识的浩瀚海洋面前,张玉汝就像一位虔诚的探索者,痴迷不已。
他不仅热爱历史,更养成了收集、研读各类历史资料的习惯,仿佛那些泛黄的纸张与跳动的电子文档,都能引领他穿越时空,触摸往昔的温度。
在张玉汝所处的神州国,许多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因涉及国家机密,被层层安保措施严密封存,一般不会对外开放。
尽管张玉汝多次尝试申请查阅,均以失败告终,但对历史的热爱,让他没有轻言放弃。
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历史材料,试图从中挖掘出别样的历史脉络。
张玉汝一头扎进这些独特的资料堆里,日记、浏览器记录等都成为了他探秘历史的窗口。
然而,在阅读过程中,他发现日记与浏览器记录,虽然同属个人记录,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他翻开一些人的浏览器记录时,张玉汝幼小的心灵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那里面记载的内容,超出了他的认知,某些人独特的XP简直荒诞离奇,是那种一旦说出口,就无法通过审查的内容。
对于那时内心相对单纯、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的张玉汝而言,这些信息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太怪了,再看一眼。”
这句话精准地反映出张玉汝当时又惊又好奇的复杂心理。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越发惊叹于人类思想的多样性,也意识到这类信息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在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防止自己的三观被彻底颠覆,张玉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放弃继续阅读这些浏览器记录。
这次经历,不仅冲击了张玉汝的观念,还让他暗自下定了一个决心。
浏览记录如同个人的数字足迹,一旦流传出去,极有可能成为他人评判自己的依据。
想到这,张玉汝喃喃自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决定,在生命终结之前,一定要彻底删除自己所有的搜索浏览记录,守护自己的名誉。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浏览器记录如果没有删干净而被人发现的话,那么这个人大概率也不会有清白了。
相较浏览器记录,一些人留存下来的日记,无疑更契合张玉汝的阅读需求。
人类,是复杂的生物群体,他们不仅热衷于对外人说谎,有时甚至会在自我认知上陷入欺骗的陷阱。
按理说,日记作为个人心灵的隐秘角落,本应是纯粹为自己而写,无需向他人展示的私密空间。
然而,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位光头的日记在世间广泛流传。
而除了这位臭名昭著一辈子打不赢复活赛的光头以外,还有一些名人不仅热衷于撰写日记,还主动将自己的日记内容公之于众。
在这样的环境下,日记失去了绝对的私密性。
对于日记作者而言,适度美化日记内容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毕竟,谁都希望展现在他人面前的,是一个更完美、更值得认可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