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章,两处战场

就这么个地方,就这么个地形,就咱手里的这些个装备和人员,怕他个球啊!开干就是了!姜大江在警卫连的保护下,带着几个连排长从粟城乡这里向西,沿着河谷走了数公里,直接就选定了一个不错的地形。

这个地形很好啊,清漳河西源在这里由北向南流,再向东拐了个弯再向南流,再拐弯……

当然,拐弯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里的地形太好了!

首先是河道西北边的山高且大,最高峰足有九百多米高,足够看住整个战场了;河道西边的山峰有六百多米,也是个高山,易守难攻!

在河道的南边有两座山峰,东边那个三百多米,临河的一段极为陡峭;西边那个五百多米,地势比较缓、这两座山之间是一条狭长的山谷,跨度不算大,鬼子敢进去绝对会被打成筛子。

还有,这里的河道谷地极为狭窄,最窄的地方就在东边矮山的东北角,只有一百多米宽。

所以,姜大江直接把营部和炮兵连放在了北边的山沟里,二营三连当作保护步兵。观察所就放在山峰上,山峰西边是二营一连的阵地。

跨过河去的西山,三营一连放在那里,跟二营一连夹击这段河道。

河道南边的两个小山当作二道防线,警卫连、三营三连和后勤保障营的士兵们,就放在南边两个山上当作预备队了。一旦鬼子突破前面的防御,这里就是阻击阵地。因为这里正好看着最窄的河道。

实际上,这个布置,就是把整个五公里多的河道给夹在了中间。二营和炮兵连在河道一端,三营和警卫连、后勤保障营在河道的另一端。

所以,在确定了防御方法后,各连就开始了修筑工事,安排防守警戒等工作,一直忙活了好几天才安生。这还是有工兵连组织了不少的老百姓帮忙的结果。

等忙活完了,也没见小鬼子进攻,但是却不能放松警惕。

于是,在安排完前出的侦察兵之后,整个阵地上又开始忙活着做伪装,把修好的简易工事给藏起来,尽量恢复没有挖掘前的外观。

为啥这么做?闲的?那不是!姜大江说了,咱也可以适当的打打伏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