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峰打断了贾勇的话,继续说道:“你所说的这些我当然考虑过,但我认为,对于我们初来乍到的这种情况,与陈先生合作是明智之选,好处远远大于风险。
“我选择陈先生作为合作伙伴,也是经过慎重考虑,是有我的道理的。你跟陈先生接触几次,你就会发现,他是很有商业头脑的人。
“他到这里四十年了,他对市场的分析很透彻,他做的营销方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他带着我们建销售网络,总比我们自己建要好一些吧?我们不了解巴西市场,我们可以通过与他的合作,积累起来更多关于巴西市场的业务经验。”
贾勇点了点头,他理解段云峰的想法,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明白您的考虑,老段。但我还是觉得我们应该更加谨慎一些,对老陈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
“毕竟,他没有销售节能灯的网络,也没有实际的销售经验。我们无法根据他过往的销售业绩,来判断这批节能灯的销售进度。
“如果真的出现滞销的情况,我们在这里的运营资金就会受到影响,这对我们刚成立的巴西分公司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
段云峰强词夺理地说道:“卖不动就慢慢卖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销售网络,我们可以慢慢建立嘛!你这么着急干什么呢?”
段云峰的语气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似乎对贾勇描述的可能出现的困境并不在意。
贾勇听了段云峰的话,无奈地摇了摇头,反问道:“慢慢卖?按照公司的规定,驻外公司的运营资金可是来源于销售利润的分成啊!
“如果我们慢慢卖,按销售进度把货款汇回公司,当期结转成本后的利润,根本就不够支付我们的运营费用啊!”贾勇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现实情况的担忧。
段云峰冷笑了一声,说:“你可真是个学会计的,就知道算这些账!利润不够的话,我们可以压货款嘛!”
段云峰的想法显然与贾勇不同。贾勇担心的事看来他早就考虑过。他远没有像贾勇那样,把按公司制度按期汇回货款这件事,看得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