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欲图邺城,当先图上党,上党这处秦赵长平之战的战场,眼见着又将掀起一场宇内瞩目的波澜。
当下春耕方作,距离夏收还有一段时间,刘璋没有现下动兵的想法,他打算等到夏收后粮草充足,能支撑他进行长达一载的军事行动后再做打算。
争霸天下不是一两月就能出结果,往往是旷日持久,以年为单位,不经历个三五载,数场大战,天下的归属确乎是藏在迷雾当中,不为人所知。
不过积谷蓄粮、以候良机的这段时间,刘璋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为了将来的大战,他对人事进行了调整,以求更好的应对将来错综复杂的局势。
首先是河南尹这一处直面曹操的前沿阵地,他将黄权从汉中太守转任为了河南尹,这是一种升迁,是重用黄权的表现,而河南尹这一处重地,也唯有黄权这位腹心之人镇守,他才能放心的下来。
其次是河东、太原等接壤上党的郡县,他着令马超进驻河东,同河东太守法正一起,先期对上党郡的情况进行摸查,为将来进军上党作准备。
至于其他一些小的人事安排,刘璋在王商、荀攸、贾诩等谋士的帮衬下,一一做到了尽善尽美的处置。
就在刘璋为了将来大战做准备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则消息,袁绍遣刘备征讨辽东,明面上的缘由,说是因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潜藏祸心,对袁绍不够忠诚。
而实际上的原因,刘璋从中嗅到了兄弟相争的气息,盖因建言刘备征讨辽东的,乃是审配,审配在河北嗣君的争夺中,站位的是袁绍所喜爱的袁尚,非是长公子袁谭。
可袁谭和刘备的关系,世人皆知,刘备在豫州刺史任上举袁谭为茂才,二人是举主和被举人的关系,这是再密切不过的关系。审配打发刘备往辽东而去,八成是为去袁谭一臂膀也。
个中真实的情由,刘璋估摸着袁绍也知道,而袁绍顺水推舟的应了下来,多半一来是因为袁绍对袁谭不喜,不愿意袁谭得到太多的助力,二来袁绍对刘备虽是信重,可刘备有雄才,袁绍当是对刘备有所猜忌。
就好比历史上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安置刘备在新野,一方面想用刘备抵御曹操,另一方面则对刘备有所忌惮,是一种用而忌之的状态。
如今逢上一件可以打发刘备远离的事情,袁绍自是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打发刘备往辽东而去,刘备拿的下辽东最好,拿不下辽东,刘备也只能在燕地待着,远离邺城这座河北的政治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