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有个别考生作弊被抓,但在苏羽和诸葛亮的严格管理下,都被妥善解决了。
放榜之日,整个成都都沸腾了。寒门子弟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之上,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一些世家子弟,因为平日里养尊处优,没有真才实学,反而名落孙山。
那些世家大族,看着榜单,心中又气又恨。他们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对官场的掌控,于是开始暗中谋划,准备给苏羽和诸葛亮一点颜色看看。
这日,诸葛亮正在府中处理公务,忽然收到消息,说有几个支持科举的官员家中遭到了不明身份之人的袭击。诸葛亮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世家的报复。他立刻前往卫尉府,与苏羽商议对策。
苏羽听了,也是怒不可遏:“这些世家,真是胆大包天。看来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他们还不知道我的手段。”
诸葛亮皱着眉头:“姐夫,如今不宜贸然行动。世家势力盘根错节,若处理不当,恐会引起大乱。我们需从长计议。”
苏羽冷静下来,思考片刻:“孔明所言极是。这样,我们先暗中调查,找出那些袭击官员的幕后黑手。同时,加强对支持科举官员的保护。另外,我打算召开一次朝堂会议,在众人面前揭露世家的恶行,让他们无话可说。”
诸葛亮点头赞同:“如此甚好。亮也会暗中联络一些忠义之士,以备不时之需。”
经过一番调查,苏羽和诸葛亮终于掌握了世家的犯罪证据。在朝堂会议上,苏羽将证据一一摆出,众大臣们一片哗然。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们,此时也是脸色苍白,无言以对。
苏羽趁机提议,要对参与此事的世家进行严惩。众大臣们见证据确凿,也纷纷表示支持。最终,那些参与袭击官员的世家被处以重罚,他们的势力也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蜀地的清风,悠悠拂过,撩动着书案上摊开的竹简。苏羽身着一袭干练的劲装,身姿笔挺,仿若一杆即将出鞘的长枪,正与诸葛亮相对而坐。
苏羽目光灼灼,望向面前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语气中满是炽热与坚定:“孔明,如今蜀汉初兴,恰似朝阳破晓,可这天下仍如狂风骤雨中的孤舟,远未太平。
曹魏据北方广袤之地,兵强马壮;东吴凭长江天险,水军精锐,二者皆对我蜀汉虎视眈眈,妄图将我新生基业吞入腹中。我苏羽日夜难眠,心中有一宏愿,欲挥师北伐,先破曹魏,再平东吴,还天下以太平,重塑朗朗乾坤,孔明,你意下如何?”
诸葛亮听闻此言,手中轻摇的羽扇蓦地一顿,眼中刹那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仿若寒夜中划过的流星。他细细打量着苏羽,这位年轻将领平日里沉稳内敛,今日竟吐出这般石破天惊之语,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但诸葛亮心中,更多的是为苏羽这份壮志豪情所触动,只见他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期许:“姐夫既有此凌云大志,亮自当鞠躬尽瘁,全力辅佐。只是这北伐之事,干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犹如在悬崖峭壁间行走,每一步都需万分谨慎,细细筹备。粮草,关乎将士温饱,是行军打仗的根基;兵马,乃决胜沙场的利刃;将领,则为军队之灵魂。这每一项,都需安排得滴水不漏,稍有差池,便可能满盘皆输。”
苏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神情愈发坚毅:“这个自然,我心中已有盘算。我打算先从训练兵马入手,日夜操练,打磨出一支令行禁止、骁勇善战的精锐之师,使其能在沙场上以一当十。
同时,广开粮仓,囤积粮草,以备战事突发时的不时之需,绝不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至于将领,我会在军中层层选拔,让那些身经百战、有勇有谋的将士脱颖而出,也会通过科举,广纳天下有军事才能之人,为我蜀汉军队注入新鲜血液,壮我军威。”
此后,苏羽和诸葛亮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北伐的筹备工作中。他们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引入新的战术和阵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经济,确保后勤供应。
在训练军队的过程中,苏羽发现士兵们对一些新式武器不太熟悉,使用起来效果不佳。他想起自己在现代时了解过的一些武器知识,于是便和诸葛亮商议,能否制造一些改良版的武器。
诸葛亮听了苏羽的想法,也是眼前一亮:“姐夫所言甚是。若能有新式武器相助,我军战斗力定能大增。只是这制造武器,需有能工巧匠,还需大量材料,这可如何是好?”
苏羽微微一笑:“这个不难。我知道成都有个地方,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我们可以将他们召集起来,成立一个兵器制造局。至于材料,我会派人去各地采购。”
在苏羽的安排下,兵器制造局很快就成立了。能工巧匠们在苏羽的指导下,开始研制新式武器。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他们终于制造出了一些威力强大的武器,如连弩、投石机等。
这些新式武器一经投入使用,立刻在军队中引起了轰动。士兵们对它们爱不释手,训练的热情也更加高涨。苏羽看着军队的变化,心中充满了信心。
随着北伐筹备工作的推进,苏羽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决定召开一次军事会议,商讨北伐的具体战略。
在军事会议上,众将领们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主张直取长安,有人建议先攻打凉州。苏羽和诸葛亮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北伐战略。
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诸葛亮率领,出祁山,攻打凉州,吸引曹魏主力;另一路由苏羽亲自率领,从子午谷奇袭长安,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
战略确定后,苏羽和诸葛亮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征事宜。军队集结、粮草运输、武器装备,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出征之日,成都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前来为大军送行。苏羽和诸葛亮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看着百姓们期盼的眼神,心中充满了责任感。
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军旗飘扬,士气高昂。苏羽和诸葛亮心中都清楚,这一战,关系到蜀汉的未来,只能胜,不能败。
诸葛亮率领的西路军,一路顺利,很快就抵达了祁山。他按照计划,向凉州发起了进攻。曹魏守将得知消息,立刻调兵遣将,准备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