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帝城的日子里,刘备的病情日益加重。他将刘禅唤至榻前,谆谆教诲,又将诸葛亮等一众重臣召来,托付后事。诸葛亮泪流满面,跪地起誓,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刘禅,兴复汉室。刘备又看向关羽,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期许:“二弟,朕去之后,蜀汉便仰仗你与丞相了。” 关羽单膝跪地,沉声道:“大哥放心,羽定不负所托。”
刘备驾崩后,刘禅即位,蜀汉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关羽强忍着内心的哀伤,与诸葛亮一同挑起了治理蜀汉的重担。此时的蜀汉,因伐吴大败,国力损耗严重,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关羽深知,要想重振蜀汉,必须先从恢复民生做起。他亲自巡视各地,督促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同时,加强军备训练,整顿军队纪律,提升蜀军的战斗力。
而东吴那边,陆逊因火烧连营大破蜀军,声名大噪,威望在东吴军中一时无两。孙权对他更加倚重,将长江防线诸多要地交予陆逊镇守。陆逊也深知蜀汉虽遭重创,但根基尚在,不可掉以轻心,依旧严阵以待,时刻防备着蜀汉的再次进攻。
一日,关羽正在军营中操练士兵,忽然接到军报,称东吴水军在长江上游频繁活动,似有进犯之意。关羽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下令加强沿江防御,增派斥候,密切监视东吴水军动向。他又招来关平、廖化等将领,商议应对之策。关平说道:“父亲,东吴此番举动,莫非是想趁我军新败,再进一步?” 关羽沉声道:“不管其意图如何,我军不可慌乱。此次若东吴来犯,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数日后,东吴水军果然出动,战船浩浩荡荡沿江而上。领军的是东吴名将徐盛,他率领水军直逼蜀汉江防要塞。关羽亲自登上城楼,观察敌军阵势。只见东吴战船排列整齐,旌旗招展,士兵们士气高昂。关羽冷笑一声:“东吴小儿,以为我蜀汉无人乎?” 说罢,他下令开城迎敌。
蜀汉水军在关羽的指挥下,迅速出击。战船如离弦之箭,冲向东吴水军。双方战船刚一接触,便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跃至一艘东吴战船上,所到之处,东吴士兵纷纷倒下。关平、廖化等将领也奋勇杀敌,蜀军士气大振。
徐盛见关羽勇猛,心中暗自吃惊,他指挥战船试图包围关羽。关羽却毫无惧色,带领麾下将士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激战正酣时,忽然江面上刮起一阵大风,关羽见状,心生一计。他命人准备火箭,待风势稍大,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火箭纷纷射向东吴战船。一时间,东吴战船燃起大火,火势迅速蔓延,东吴水军大乱。徐盛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退。
“父亲,东吴水军已退,是否穷追不舍?” 关平驾船靠近,高声请示。关羽微微皱眉,沉吟片刻道:“穷寇莫追,谨防有诈。且我军虽胜,战船亦有损伤,将士们也需整顿休息。传令下去,全军撤回江心,保持戒备,整顿船只,救治伤员。” 关平领命而去,蜀军战船缓缓后退,在江心有序排列,呈现出严整的防御阵型。
此时,天边乌云渐渐聚拢,原本清朗的天空开始变得阴沉,江面上的风也愈发凛冽。关羽望着天色,心中隐隐不安,他深知长江水域气候多变,一场暴风雨或许即将来临。而在东吴水军中,徐盛回到营帐,脸色铁青,帐下众将皆低着头,不敢吭声。此次战败,对东吴水军的士气打击不小。
“诸位,此次虽败,但我东吴水军绝非如此不堪一击。关羽老儿,不过是占了天时之便,用火攻得逞。” 徐盛咬牙切齿地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重整旗鼓,想想如何应对蜀军接下来的攻势。” 这时,老将丁奉出列,拱手道:“将军,依末将之见,蜀军连胜,必然骄纵。我们可利用这长江复杂地形,设下埋伏,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徐盛眼睛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此计虽妙,可关羽为人谨慎,若贸然设伏,恐被他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