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思路比较冒险,袁尚没有采纳。
司马懿给的思路是利用主公与孙权之妹孙尚香的婚约做文章,也就是与敌方进行和亲,之后麻痹东吴,并且给东吴一些压力,随后与东吴进行谈判:条件一,让东吴让出淮南之地,条件二,孙尚香嫁到邺城做妻妾。而谈判只是一个幌子,袁尚在谈判期间可以再次寻觅战机,寻找吴军的破绽给予打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尚倒是比较认可司马懿的“边谈边打”的策略,利用政治联姻手段不断与孙权拉扯。于是,袁尚打算把荆州俘虏的诸葛瑾招来,与他面谈后,接受了他的投靠。不过对外诸葛瑾依旧是孙权的臣子,袁尚是想让他当自己的奸细安插在东吴。并且打算派他去见孙权,让他做媒人和传话人,从中斡旋双方。
诸葛瑾在荆州虽然被俘虏,而且周瑜也怀疑他变节,但是当日诸葛瑾并未出现在荆州城头,诸葛瑾完全可以把对周瑜的欺骗推到贾诩身上,说都是贾诩欺骗自己的仆从去周瑜那里传话,与自己无关。当然诸葛瑾回去东吴肯定也是有风险的,但是袁尚既然这么安排了,诸葛瑾也只能照做。
但是诸葛瑾此时内心则是有些摇摆不定,他既对孙权失望,但又不喜欢袁尚给他的这个冒着风险的任务。所以诸葛瑾此时更像是一个双面间谍的身份。
袁尚专门单独接见诸葛瑾,除了打算让他回去做使者促成谈判局面,并且安排周仓偷偷让诸葛瑾观察过司马懿的容貌与背影,以及行路动作等。这是袁尚背着司马懿而做的事情。
袁尚通过一些传言去验证诸葛亮之死到底是否与司马懿有关。
袁尚问诸葛瑾,孙权是否派他去请诸葛亮,是否因为诸葛亮拒绝了孙权的邀请,诸葛瑾就大义灭亲杀了诸葛亮。
这话问得诸葛瑾一脸蒙圈,诸葛瑾连忙解释,自己并非冷酷无情之人,焉能因为诸葛亮不愿意辅佐东吴就杀了自己的亲弟弟?!而且诸葛瑾把当日的事情告诉了袁尚,他和周泰去请二弟诸葛亮出山,结果到了卧龙岗,草庐一片废墟,全是焦炭,只从尸体的形态上辨别出是诸葛亮。而诸葛瑾说周泰让他去山岗去看几个可疑的人物,他们刚刚下山岗往西而去。
诸葛瑾说他能认得一个人的背影,说那人走路时背影奇特,好似一匹狼在雪地里走路,而且那人隔着老远曾经回头望向卧龙岗,诸葛瑾虽然看不清相貌,但是那个气质与姿势却与袁军之中的一人极其相似。
“可是本帅的军师之一,司马懿?”袁尚的脸色变得愈加阴沉。
“正是此人!”诸葛瑾吞咽了几口口水,还是冒死问出了心中疑惑的问题,“吾二弟之死,可是主公派司马懿去做的?”
袁尚叹了一口气,说道:“好糊涂啊你。本帅是曾经派遣司马懿去招募令弟,而且下的命令是他不愿意投靠,可以把此人绑来,但不能伤及他的性命。我身为一方诸侯,岂会背负杀贤之名?若是如此,今后谁还敢投靠于我?何况我若真的派人杀了你的二弟,岂会容你投靠于我,索性杀了你便是了。焉能用一个仇家做臣子?诸葛瑾,你也是个聪明人,当知道其中的真相和关节是什么!”
诸葛瑾点头称是,之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那就是司马仲达妒贤害能杀了我二弟。他是发觉我二弟的经天纬地之才干,因此怕我二弟在,他司马懿便再无出头之日,于是违背了主公您的命令,杀了我二弟并且嫁祸给他人!”
袁尚目前已经有了人证,加上赵云之前说的司马懿借自己的手把自己的在荆州的仆从全杀了。可谓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是袁尚告诉诸葛瑾,有朝一日,他一定会让司马懿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但目前袁尚在用人之际,所以他要求诸葛瑾不要对司马懿显露出任何异样!要诸葛瑾以大局为重,他的仇恨,袁尚将来会替他报偿的!
诸葛瑾无奈之下也只能应允。
随后,他便被以俘虏的身份“遣送”回汝南城,当做被释放的俘虏去促成袁尚的计划。表面上袁尚是想“以和停战”,但真正目的是“以和助战”,希望在所谓“和平洽谈”的幌子下找寻东吴的弱点和破绽,之后出其不意的给予打击。
然而这个计谋被庞统一眼看穿,他告知孙权,诸葛瑾被俘虏之后去而复返,带着所谓的联姻之事而来,其中必有蹊跷。孙权本就不怎么相信诸葛瑾,前番有周瑜来信,讲诸葛瑾极有可能在襄阳城变节,虽然没有实证,但是毕竟是诸葛瑾的侍从来周瑜营中来传递贾诩的假消息,从而被利用施放缓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