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如今很多制度都不完善需要大量借鉴才行,希望能起到些启发的作用。
张汤接过来一看,字体很特别,是富民侯的笔迹,除了富民侯没人能写出这样的字,就是想模仿都很难。
又是奇怪的东西,不过看起来自成体系,足以说明富民侯的师门传承太过深厚。,涉及到方方面面。
“有什么疑问的话,你去和陆鸣当面探讨吧。”
……
富民侯府,
“董公,我虽然不同意你的天人感应,但是对你的春秋决狱还是认可的,汉律承袭秦制,条文严苛,有春秋决狱后对百姓更加宽仁。”
孔安国被纳入命题组和阅卷组后,极力推荐董仲舒也参与进来,春秋决狱本就是董仲舒首先提倡的,他在这个领域里绝对权威。
而且他还着有《春秋决狱》一书,又称为《春秋决事比》,收录有案例二百三十二个,对于如何用儒家经典指导官员审判案件,做出了充分的讲解。
有现成的题库,陆鸣怎么能不动心,当即请示刘彻,这次考试需要董仲舒这样的人才。
董仲舒有些奇怪,你如此反对我的天人感应,怎么还想让我加入到命题组和阅卷组呢,他有些猜测,需要当面问清楚。
“董公学识渊博,去掉天人感应后也是当世顶尖的儒家巨擘,这次考试怎么能少了你呢。”
两百多个案例,怎么也能选出足够这次考试用的,以后还能给法律考试当教材,董仲舒真是个好人呐。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何况还是富民侯拍的马屁,
董仲舒明知道他是让自己来干活,利用自己的价值,心里也舒服得很。
况且,作为春秋决狱的提倡者,要是被排除在这次考试之外,脸面上也挂不住。
“那老夫就勉为其难,帮着出题和阅卷吧。”
张汤赶来时,陆鸣正送董仲舒出门,
“御史大夫怎么有空过来?”
“听闻富民侯对律法一道颇有造诣,今日特来讨教,没想到如此凑巧。”
富民侯很懂律法么,竟然能让张汤都评价他很有造诣,
董仲舒上下打量,以前没听说过富民侯还懂这个,今天真是凑巧。
“要不,让老夫也一起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