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不让你们左右为难

陆鸣的建议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大殿内众多大臣惊讶的看向他,

不知道他又想搞什么花样,怎么好端端的提出要去掉举荐环节。

其他属吏暂且不提,毕竟官职低微,背景深厚者不屑去争取。

但右监和左平这样的官职,很多人还是会主动争抢的。

左平的俸禄六百石,抵得上一个县令了,又是负责审判案件,已经是大汉的高级官员。

更不要提右监负责抓捕罪犯,都是肥缺。

去掉举荐环节,允许明法者直接参与考试,无异于把这两个官职从察举制中脱离出去,

对于拥有举荐权的人来说,这是在压缩他们的权力空间。

“陛下,富民侯所言有些草率了,若是不经举荐,朝廷对前来考试的人缺乏了解,难以确定其品行如何,

任用如此官员,恐怕容易出现问题。”

如此之类的反对声很多,理由也都大差不差,没有新花样。

察举制在制度设计上确实能考察人的品行和才能,能通过考察的人下限更高,不容易出问题。

而且考察方式灵活,能全面考察一个人的各种才能。

这都是察举制的优势,自从推行察举以来,确实为大汉选拔了很多有用之才。

但这些优势也可以是弊端,拥有举荐权的人可以操作的空间太大,整个过程没有客观标准,全靠主观评价。

刘彻默默听着他们的理由,和自己预想的一样,仿佛一个个都是一心为公,绝无半分私欲。

“周风是冯京举荐的,他们做了什么,还需要朕提醒你们么?”

一众持反对意见的官员顿时哑口无言,他们的种种说辞,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是如此的无力。

“陛下,臣认为富民侯的建议很好。”

汲黯突然站了出来,“廷尉府负责审理各种大案,有举荐的关系在,难免会遇到审判自己举荐人的情况,到时候廷尉府的人又该如何是好。”

哎,这个角度好,刘彻觉得此时的汲黯有些可爱,喷人的时候总能找到合适的角度。

“各位信誓旦旦说着察举好处的大臣,要是让你们去廷尉府,审判自己举荐者的案子,你们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