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2

两人到谭睿康的初中班主任家报喜。班主任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教了谭睿康那一届三年,正是年轻时候,常常和半大小子们一起踢足球,感情也最好。

“老师,师母好。”谭睿康买了一条烟,一瓶酒,送到班主任家。

“老……老师好。”遥远尴尬地笑了笑,正是暑假时候,班主任还在备课,一见谭睿康来了,便马上道:“睿康!我就知道你能考上大学!来来,让老师看看是哪间!”

谭睿康介绍了遥远给他认识,笑道:“本来想考清华的,差三分落榜了,哎。”

遥远心想你就得瑟吧,谭睿康和他的班主任大声谈笑,师母去买酒和小吃回来,两人在客厅里谈得热火朝天。遥远在一旁听,忽然就想起自己似乎从来没回去看过老师。

大城市的师生关系与乡下整体有很大的差别,各种价值观,新闻,教育体系更规范,老师领公务员的薪酬,教学育人,遥远虽然保持着表面上的尊敬,却没有太多对老师的特殊感情。初中时也知道赵国刚给他们班主任送购物卡送红包,为的就是让遥远在班上少挨点骂,长此下来,遥远每毕业一次,和班主任的关系就没有什么值得惦记的了。

反而某些对遥远特别好的老师还没收过赵国刚的礼。

初中时有一个英语老师是特级教师——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她在初一时就非常喜欢遥远,当着全班的面夸他英语说得标准流利,词汇量大。遥远也很喜欢他,这种鼓励是很重要的,这令他初中三年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并越学越好。

而高一时被物理老师罚站半节课后的阴影则是整个高中都有点痛恨物理。

“爸,给我听写!”班主任家的小儿子道。

遥远道:“我来,你们才三年级就学英语了?”

他过去小折桌前,给小孩子听写,又教他用外文字典查单词,说:“你可以养成用英文句子解释英文单词的习惯。我说,你猜?”

他一边给小孩听写,一边听着谭睿康和他的班主任谈的往事。

原来当年谭睿康的父亲重病,初中毕业后谭睿康就没上学了。一年后这位班主任特地上门去了他家,当时谭家只剩一个老太太,班主任告诉她谭睿康的成绩很好,只要认真学习,一定是能考上大学的。千万不要让他辍学。

外婆听了以后跑到镇上去,给赵国刚打了个电话,谭睿康又复习了三个月,便提着一堆破烂行李,搭上了前往南国的长途汽车。

谭睿康家里没有女人,父亲又去石料厂赚钱,导致他长期无人照顾,衣服袜子破了也从来没人补,幸亏学习还是很努力的,没有跟着别人混过整个初中。

“k。”遥远说:“粉红色,我看看你课本上写的都什么……老天,不能这样标。”

遥远翻到前面,用橡皮擦把小孩课本上的英文单词下的中文发音全擦掉,什么爷死爸死,够,巴拿呢,通通擦了,用相仿的拼音标出来,说:“你会读么?”

遥远把自己从前的真传全教了给他,又列了张表,将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中不一样的词详细对比,看着小孩的眼睛,说:“你会读了以后,就把它们替换上去,包括‘θ’,‘e’,‘α’这些,都很像的。能听懂吗?”

小孩点了点头,遥远道:“太聪明了。现在的小孩子都聪明。”

小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着单词重新标上音标。

班主任在客厅说:“……你能在大城市里坚持自己,没有迷失在灯红酒绿的生活里很不容易,说你去上高中,我这么一想,坏了,万一你学习不刻苦,还不如去念职高学门手艺……”

谭睿康在客厅里爽朗地大笑,说:“我刚到的时候也很迷茫,幸亏姑丈是个很厉害的人,他在八十年代就白手起家……”

“……小远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当天谭睿康和遥远留在班主任家吃饭,班主任又开了瓶新酒,喝得谭睿康满脸通红,吃到晚上十点,谭睿康方道:“老师,我们回去了。”

班主任道:“在这里睡吧,我去支张床,两个小伙子挤挤。”

谭睿康忙道:“不不,要回去,家里还没收拾,早上出来门都没锁。”

遥远和谭睿康下楼,谭睿康又说好毕业后再来探望老师,一脸幸福地把老师送他们的两本诗集收好。

遥远:“酒后驾驶,没关系么?”

谭睿康叫道:“没没没!我还没醉呢!上来上来!”

遥远坐在后面,脚蹬着地,双手抓着车座,嘴角微微抽搐,看谭睿康那东倒西歪的模样,说:“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