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将法师的阶段分为了三个层次。
术、法、道。
术单指法术,当对某个术的理解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有着一点机缘在身斩得他我,就能踏入极境,成为极境者。
法是指的法则,这部分就是这人的空想了。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彻底领悟了某一道法则后,就能成就天人。
事实却是,法则对于天人重要,也不重要。
法则影响不到天人,所以不重要。
重要的是适合且更加正确的法则,这样的法则可以帮天人变强。
但也正因为他没有成就天人,所以对于法师后续的道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道。
本源就是道与理的总结。
陈逸在第一次翻阅时,也把道归结在了本源中。
因为本源就是某人对一条道路独一无二的解释。
资料中记录着一个故事,描述了作者对于道的理解。
一条生活在大海中的小鱼在到处寻找大海,又一次碰到了一条年长的大鱼。
大鱼告诉他:“孩子你生活的地方就在海里啊,这就是大海。”
小鱼很不服气:“这里哪是什么大海,明明是水!”
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大海比道。
不过故事的结尾,并没有表明谁是对的。
但是陈逸在看完所有资料再看去这一则故事时,有了新的理解。
故事中的谁错了?
小鱼错了吗?
问题它心中的大海,确实不在这里。
大鱼错了吗?
这里确实是大海。
观看的人代入谁,那谁就是对的。
在陈逸第三次看完资料后,陈逸又有了新的理解。
对于观测者来说。
他的道是大海,还是在找大海中的鱼。
陈逸不由再次感叹,写作这些资料之人,的确天资卓越。
这是一个天人的夸赞。
这人并不清楚天人的境界,但是他尽可能的描绘出了他心中有关道的理解。
确切的来说,他心中的道无法描述。
这更像是一种引导,引导后来者看到他想象中的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