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家住什刹海!!!

这处院子常年有专人服务,刘之野跟甘凝两口子有时候因为工作也会住进这处宅子里。

刘家在京城里有许多套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但是这一处的环境比较让刘之野满意。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沿水而建。”

在燕京的核心区,就有这样一片水,曾是明清两代京城规划的核心——什刹海。

老舍笔下曾描写道:“柳林环堤,千顷荷花、芦苇丛丛、水鸭为群、蝉声鼎沸。”

什刹海毗邻燕京城中轴线,也是燕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

这什刹海的名字传说还跟沈万三有关!

话说,这明成祖朱棣迁都燕京,什刹海是为了解决修建北京城的银两,才挖出了什刹海。

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登上皇帝宝路,迁都燕京。

当时战争刚刚平息,全国上下都需要休养生息,根本没有多余的银子用来大兴土木,但是他执意要重建燕京城。

于是他找丞相刘伯温前来出谋化策。

刘伯温是跟随朱棣多年的智囊,他早就听说京城有个名叫沈万三的人,家财万贯,如果找到他要钱,定能将京城建成。

但由于沈万三常年在外漂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行踪,刘丞相只好在全城布下公告,派人四处打探他的踪迹。

眼瞅着承相规定的期限就要到了,依然没有沈万三的下落,手下人都很着急。

这天,官员们来到一个小县城,听当地客栈的店小二说,昨天有个叫沈万三的人登记住店,不过今天一大早就走了。

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高兴,想到他肯定没走远,就下令手下人立即在小县城展开全面搜索。

可是到了中午依旧没有线索,大家都很累了,就来到一家茶馆歇脚喝茶。

等到大家休息够了,正要起身上路继续查找之时,忽见门口两人起了冲突。

当下抓来询问,发现其中一人正是他们要找的沈万三。

官员们欣喜若狂,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虽然大家看这个人一身粗布衣袋,实在不像个有钱人,但是他名叫沈万三,也就可以拿他向丞相交差了。

刘伯温一瞧,这沈万三是一个老头儿,身量不很高,穿着一身破裤褂实在不像个有钱人。

瞧他这样并不富,生活甚至很清贫,于是就问:“你就是沈万三?”

“回丞相,在下正是”。

刘伯温便请他坐下。

“听说你有万贯家财,是想让你出些银两,助皇帝修建燕京城。”

沈万三听后慌了神,只说自己是个穷人,根本没有银子啊。

这时有人给给刘伯温说:“要想跟沈万三要银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了,他胡乱一指哪里,挖吧,准有。”

刘伯温没有别的办法,就下令手下人拉他出去,打板子何候,直到他说出钱财的下落。

沈万三被打得大呼小叫,但依然说:“大人冤枉啊,小人真的只是个穷人。”

丞相刘伯温一听动了怒,就下令将他加以毒打,但是沈万三还是说自己没有钱。

就这样过了三天,刘伯温看也问不出结果,就让手下将他押出去游街,然后到他的住所去寻找。

这一天,他们走到后门桥西,押他的官兵又要抽打沈万三,他实在支撑不住了,情急之下就一顿乱指,“你们就在这里挖吧,这地下有白银。”

领头的官兵就笑着道:“你早说出来嘛!何必受这份罪呢!”于是赶紧派人往下挖,没过多久,还就真的挖出了银子。

沈万三傻眼了,他没想到自己胡乱一指的地方还真有银子。

官兵又问道:“还有没有别的藏银之处了!”

沈万三将心一横,又给胡乱的指了九处地方。

领头的又命人继续挖。

果然又挖出了九窖白银,每窖四十八万两,加上前面那一窖共十窖四百八十万两,这建燕京的资金有着落了。

后来,许多财迷心窍的人都前来挖,年深日久,坑越来越大还积了雨水,刘伯温就找到郭守敬,打通了永定河,将水经积水潭注入大坑,那里便形成了燕京的城中之湖。

人们就叫它十窖海,以后又讹传为什刹海。

……

胡同里的住户向来起得早。

天刚蒙蒙亮,早点铺子已热气升腾,上学、上班的行色匆匆,什刹海边遛鸟、吊嗓儿、锻炼的……伴着湖面的水气,古老的燕京城仿佛从梦中醒来。

冬季的什刹海,岸边的树木披上了一层银装,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那些曾经郁郁葱葱的柳树、槐树,在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却也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