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海选”!!!

凌晨3点,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80名通过“海选”步入“黑豹”大门的准特战队员们,从温暖的被窝里一跃而出,跳进冰冷刺骨的水塘,接受抗寒冷训练。

这是“猎人集训”中的一项内容。

在这场被“黑豹大队”称作“就是铁人进来也要掉层皮”的集训中,类似的训练课目不少。

“从前来报名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我没想到会这么苦!”

每天20个小时的超负荷训练,让上等兵张大鹏极度疲惫。

一次长途负重奔袭,他跑着跑着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

作为代价,张大鹏的脸上留下一处巴掌大的挫伤。

可是疲惫不堪地张大鹏根本感觉不出伤痛,他只想爬在地上好好睡一觉。

像张大鹏一样其他受训队员们也是疲惫至极,而且又冷又饿。

对于这群准特战队员们而言,睡眠是稀缺品,果腹同样是奢望:在集训队,开饭就像开盲盒,谁也不知道发到手中的补给箱中装着什么。

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种种痛苦,准特战队员们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

“没人逼你留在这里,只要把臂章埋了,你随时可以离开!”每天训练结束后,集训负责人刘小涛都会对准特战队员们激将一番。

这位参加过委拉特种作战学院“猎人集训”的中队长,深知激将法的意义。

按照集训规则,只要无法继续坚持,准特战队员们便可以将“特种兵”臂章,埋进营区内一片被称之为“墓地”的园子里,随后退出“猎人集训”。

与此同时,他也将失去成为一名特种兵的资格。

在这片“墓地”中,记者武雷见到一块块立起来的小石块——它们被称作“墓碑”,上面记录着历届退出集训的队员编号和退出时间。

转眼,此次“猎人集训”已经临近尾声。

正如“黑豹”大队长刘武预料的那样,截至目前,没有一名队员选择放弃,即便许多人身上已伤痕累累。

“‘海选’召唤的是热爱和梦想。”刘武说,相比过去分配到大队里的新兵,这批自愿报名前来的战士们都怀揣着成为特种兵的强烈意愿。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低估梦想和热爱的力量。”

由于训练中不慎受伤,张大鹏连续在考核中垫底,基本确定无缘成为特战队员。

面对这一结果,这位来自普通连队的上等兵却很乐观。

因为,张大鹏已规划好了未来几年的军旅生涯。

“既然‘士兵选调’的口子已经打开了,那么就算今年不行,明年我还可以继续报名。明年如果还是落选,还有后年……”言语间,张大鹏的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斗志。

与张大鹏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原本,某旅防空营上等兵甘罗打算“干满两年就回家”。

看到“海选”公告后,他改变了主意:“如果能成为特种兵,我会选择长期服役。”

“当务之急是尽快补齐短板,务必在年底晋升为下士。”

铆定目标,甘罗像是变了一个人,凡是训练总会冲在前面,同班战友们无不惊讶于他的改变。

同样被“海选”改变的,还有某团下士王栋梁——虽然训练成绩在营里名列前茅,可在与西南大区这么多高手的激烈竞争中,他还是败下阵来。

最终,他未能进入那80个人的集训大名单。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落选后,王栋梁再未以训练尖子自居。

轻装出发的他,不久后接连刷新了几项个人训练纪录。

“不逼自己一把,很难知道还有多少潜力没被激发出来。”记者武雷在训练场见到王栋梁时,他满身尘土。

说话时,他黢黑的脸上露出一排大白牙:“相信明年,我一定能够入围。”

不仅是战士们对“黑豹海选”的未来充满期待,该西南大区组织干事王岩也信心满满。

自“海选”公告公布之日起,王岩一直在跟进调研。

在他看来,“黑豹大队”的这次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此举不仅为战士们提供了一次跨单位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也填补了特殊岗位的人才缺口,可以说是一次‘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成功对接。”王岩在调研报告中写道。

特别是近段时间,一封封咨询函更加印证了王岩的判断——得知“黑豹特种大队”首开“士兵选调”的先河,不少友邻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慕名来函,想要借阅相关实施方案作为借鉴。

“既然这条路子走得通,那么就不妨再拓宽一些。”

王岩告诉记者武雷,目前他正在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

“接下来,我们还希望通过‘士兵选调’的方式,为大区所属陆航、特战、电子对抗等岗位广招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精准化调配。”

“或许不久后,‘士兵选调’的范围不再仅限于一个大区,甚至不限于一个军种,继而让更多士兵能够拥有追逐梦想的机会。”畅想未来,王岩认为,类似的“海选”一定会越来越多。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