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一箭双雕

晋击天下 湘南笑笑生 2155 字 2022-09-06

乞活军中,有落魄贵族,有失势高官,也有普通老百姓,而现在,他们的身份都一样,都是乞食而活的人,都是在乱世中苟延残喘的人。乞活军的发展经历着初期到末期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目标是求生存,吃上饭,努力活下去。

第二阶段中,随着五胡乱华的深入,乞活军的主要矛盾由生存与饥饿上升转变为民族矛盾,与此同时,他们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与强烈爱国情怀,让人非常敬佩。像启活帅陈午,临死前还留下了“莫要降胡”的命令。

所以总体来说,这是一只令人敬佩的军队。历史上的冉闵,就是靠着乞活军,杀羯人,斗鲜卑,乞活军也创造了一连串的赫赫战绩。

李农当然不是向王猛示威的,他曾经是司马珂麾下的败将,而且是一败涂地那种,示威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乞活军终究是他向司马珂要官爵的筹码,所以还是要向王猛展示乞活军的悍勇。

接下来,王猛与李农进行了拉锯式的谈判。王猛深知乞活军上下,其实都想着投晋。毕竟大晋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正统王朝。更何况如今司马珂马上席卷河北,乞活军此刻也是最佳的投诚时机。故此,并没有多少底牌的李农,最终在王猛的心理攻势之下,很快便达成了一致意见。

司马珂拜李农为破虏将军,官阶为右第四品,领乞活军,都督巨鹿、建兴两郡军事。乞活军也纳入晋军的正式编制,可拿大晋朝廷的粮饷。

而李农则将乞活军更换为晋军旗帜,正式向羯人宣战,并在秋收之后,出兵袭扰襄国,牵制襄国的羯赵兵马。

………………

等到王猛回到邺城时,此时已是农历九月份。

有了乞活军这只生力军震慑襄国,司马珂则更加稳操胜券,故此并不急着攻城,反而让庾翼安排荆州军做好割麦的事宜。

而邺城之内,石遵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艰难。城外的援兵一直没见踪影,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援军,而城内的粮草则一天天的消耗。恐怕再过一个多月,城内的百姓就要到易子而食的地步。

关键的是,当初春秋时期的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也不投降,那是全城人同仇敌忾,但是如今邺城之内,聚集了各族之人,并非都跟羯人一条心。

先不说近二十万的汉人,就是那十万的羌、氐、鲜卑、匈奴等杂胡,也没有誓死抵抗的心思。邺城在晋军手里,还是在羯人手里,跟他们关系不大。更为重要的是,晋军历来只杀羯人,对其他杂胡都是网开一面,所以就算落到晋军手中,也没有什么,总好过饿死在邺城。

而近二十万的汉人,早就在日思夜盼晋军能够破城,早日回归汉人的统治。除了个别的石赵政权的死忠粉,许多士族其实暗地里已经在开始串联。若非害怕石遵的屠刀,恐怕早就蠢蠢欲动,甚至与晋军里应外合了。

除了汉人,数万的羌人,一样令石遵极为头疼。无论是枋头之战,还是荡河之战,姚弋仲都是一击即溃,而且兵力几乎完好无缺,其实已经很明显了,羌人就是在图谋自保。一旦真的到了粮草尽绝之时,就是羌人倒戈的时候。

石遵与张貉两人终究是坐不住了,两人连夜商议了一个晚上,最后还是决定冒险拼一把,总好过坐以待毙。

在两人看来,近二十万的汉人,是个巨大隐患,应该尽快将城内的汉人全部赶出去。除了城内的汉人与晋军里应外合的隐患,最重要的还是减少粮食的消耗。

按照张貉最初的狠毒想法,就是将城内的汉人全部诛杀,但是最终被石遵所否决了。城内的汉人不乏士族之家,还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并非完全的乌合之众。万一近二十万人的汉人全部被号召起来进行抵抗,则整个邺城将一片大乱。石遵终究是不敢冒这个险。

故此两人商议的计划,就是将城内的汉人全部赶出去,待得汉人大规模出城之后,再率兵在后面攻袭晋军,以拼搏一把。

两人原本是计划由张貉亲自率兵在汉人的背后攻袭晋军,但是石遵终究是畏惧司马珂的兵锋,不敢冒这个险。

最后两人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计划,那就是由姚弋仲的两万羌人兵马,跟在汉人的后面冲袭晋军大营,若是羌人大胜,则羯人再全部出动,一举攻灭晋军。

这样一来,既可解决汉人消耗粮食的问题,也可解决羌人出工不出力,白白消耗粮食的问题。就算所有的羌人全部折在晋军手中,也是死道友不死贫道,还可节省几万人的粮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