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第一次发工资,郑娟脸红

郑大娘五六十岁的人了,思想比现在的人更封建,在她心里,文化人就高人一等。

周辰并没有争辩,而是笑着说道:“大娘,如果我说,我喜欢郑娟,想要娶郑娟做我媳妇,您同不同意?”

“啊?”

郑大娘还没有说话,郑娟就忍不住发出了一道惊呼,随即脸上变得通红一片。

‘他怎么就这样说出来?这也太,太……’

郑大娘则是面露喜色:“小伙子,你说是真?”

不怪她高兴,是因为她已经打听过周辰的情况,知道了周辰的家庭背景。

以周辰的家庭,若是女儿能嫁过去的话,绝对能比现在过的好得多。

更别说,周辰现在有了工作,还是出版社这样有编制的体面工作。

如果周辰愿意娶郑娟的话,她绝对是举双手赞同。

“当然是真的,只要您老答应,我回去就让我妈找人去说媒。”

“好,好……”

见周辰和母亲当着自己的面,就谈起了这种事情,郑娟羞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妈,别说了。”

可郑大娘根本不听,继续跟周辰说道:“小伙子,我跟你说,我们家娟儿虽然没工作没户口,但实际上她是被我们拖累的,娟儿真的特别勤快,性格也特别好,你要是娶了娟儿,她一定能把你伺候很好。”

这话周辰相信,电视剧里,郑娟就展现出了这一点,她不仅能照顾一个人,还能照顾一大家子。

剧情里,郑娟除了被人施暴生子这一个缺陷,其他的时候,展现的都是贤良淑德。

老周家能过上那样的好日子,全靠郑娟在后面默默的付出。

有文化,有见识的女人有很多,但是像郑娟这种任劳任怨,一心为丈夫,为家庭付出的女人,真的没有多少。

“大娘,您说的话,我肯定相信,等我回去后,就跟我妈好好商量商量。”

周辰满口赞同,以防万一,他是真的想要把郑娟早点带回家。

只是他现在才刚刚十七周岁,结婚太早,但可以先定下来,后扯证。

“好嘞,好孩子,大娘相信你。”

郑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明明她才是被谈论的人,结果现在却插不了嘴。

周辰将郑娟一家三口送到了太平胡同,本来他是想要送到门口的,可郑娟非不让,说是怕有人看到说闲话。

周辰知道她并不是怕自己被说闲话,而是怕他被人说闲话。

就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他看到了郑娟的细心和善良。

郑娟是没有念过多少书,文化程度不高,但实际上她很聪明,为人处世也有一手,只是很多时候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周辰回到家,李素华就问道:“昆儿,今天怎么这么晚啊?”

“有点事耽搁了。”

看到饭菜已经弄好了,周辰用脸盆洗了手,就坐上了桌。

坐下后,周辰并没有立刻动筷子,而是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了桌上。

“妈,今天社里发工资了。”

李素华看到周辰掏出了那么多钱,顿时大惊,拿过来认真数了起来。

她是不识字,可钱还是认得出来的。

仔细的点了一遍,李素华抬起头,吃惊的问道:“这咋回事啊,昆儿,你工资怎么那么多,这都五十多了,出版社工资这么高的吗?”

作为家里管钱人,她男人周志刚干了二十多年,现在是八级工,还是支援大三线的工人,每个月也就五六十。

周辰才上一个月班,就拿回来五十多,她当然震惊了。

“哪有这好事,妈,我基本工资是二十六,剩下来的都是我写诗歌,社里给的润笔费。”

“啥?昆儿,你不会是骗妈呢吧,你还会写诗歌?还能赚怎么多钱?”

儿子去出版社上班,就已经让李素华感觉是在做梦,现在听到周辰还写诗歌,还赚了钱,这咋感觉那么不真实呢?

周辰不乐意了:“妈,你这就小瞧人了吧,不是我跟您吹,我现在的水平,就算是我哥和我姐加起来,都比不上我,您的老观念要改改了,从今往后,您老儿子,才是您最优秀的儿子,以后你们就以我为荣吧。”

李素华白了他一眼,道:“夸你两句,你还要上天咋地,昆儿,你刚刚说的都是真的?你真写诗了?”

“合着半天,您还以为我跟您开玩笑啊,写了,当然写了,这钱都实打实的在这呢,要是没写,能有那么多钱吗?”

“那你写了啥诗,读给妈听听。”李素华来了精神。

周辰道:“您等等,我上次带回来一本杂志,我的诗就在上面,报纸上也有,我给您找来。”

回到房间,周辰从枕头底下拿出了杂志和报纸,放到了李素华面前。

“看,这里,还有这个,那个,都是我写的诗。”

“你这孩子,我又不识字,快,读给我听听。”

周辰呵呵笑了两声,然后就一首一首读给了李素华听。

李素华听得很认真,听完后,还高兴的叫道:“好,真好听。”

“妈,您能听得懂?”

“死孩子,找打是不,妈是听不懂,但这是我儿子写的,就是好,写得好,读的也好。”

周辰被老太太的话逗笑了。

“妈,这钱我留点,其余的你都收起来,还有这票,你抽空就去用了,尤其是肉票,都用了,好久没吃肉了。”

李素华:“你就知道吃肉,我还想留着,等年底的时候一块用,多买点肉呢。”

“用不着,出版社的待遇很好,每个月都会发点肉票,再说了,今年我爸他们都不回来,过年吃,跟现在吃都一样。”

“行,行,行,妈听你的,明天就去买,买回来就弄给你吃,谁让这是你赚的。”

“咱们一起吃,还有这工业卷,您看家里缺什么,也都拿去买回来。”

“这些事情我来就行了,你就不要操心那么多了,好好工作,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知道了,妈,这话您都说了八百回了。”

“你这孩子,就知道顶嘴。”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