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关于母鸡下蛋的问题

感染这种问题,在后世极少出现,因为各种抗感染的药物,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在唐朝,对陆煊来说,竟然是无解的

陆煊让老头去找大夫,结果大夫一听给猪崽子看病,认为老头在侮辱他,直接把他赶了出来。老头换了一家,结果大夫一听猪崽子发病的原因,把老头当成了精神病

无奈之下,老头只能弄了一些人用的伤药,弄回去给猪试一下。

酒馆蒸蒸日上,不过这种烈酒只在中下层的民众中,受欢迎。士族阶层认为这玩意跟自己的身份不匹配。他们更喜欢温润的黄酒。这其实也更合陆煊的心意。他一开始就不想做那些大贵族的买卖。因为不想过早的引起那些人的注意。

改良自身生活条件的行动还在继续。陆煊消耗了十几头小猪崽子之后,基本上掌握了一套合理的阉割流程。同时,还用人类使用的伤药,调配出了一种给猪崽子用的伤药。能够将猪崽子的生存力提高到了八到九成。

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时间了。毕竟就算是阉割过了,这些猪崽子也最少需要八个月以上才能够出栏。(现实中六个月就可以。但是唐朝没有精饲料,家猪的品种也不够优化,所以至少得八个月以上)

搞定了猪肉之后,陆煊把目标定在了另一项改良计划上。母鸡下蛋

不要小看母鸡下蛋这种看似普通的事情。这个时代的人均寿命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小营养不够全面。因为生产力的原因,肉食可以说是奢侈品。所以,对于大多数平民而言,都无法摄入足够多的蛋白质。

鸡蛋能够提供一种极为全面的补充。虽然无法全面代替肉食,但是也能够补充很大一部分。往大处说,如果有足够的鸡蛋供应,就能够极大的提升大唐百姓的身体素质。从长远上说,这堪称是一件事关国运的大事。举个例子,日本在上世纪开展过一场全民喝牛奶的运动,以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平均身高。从结果来开,成绩绝对是有的。

这个时代养鸡,自然都是散养。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家中养鸡,甚至根本不喂,只是让鸡自己找吃的。至于下蛋,那更是随缘。下了就是收获,不下也没损失,反正根本不喂。

陆煊从小农村长大,知道想要让鸡多下蛋,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尽管后世,人们已经开始崇尚散养的鸡,认为散养的鸡,肉质更加鲜美,鸡蛋营养更加丰富。但实际上,散养的鸡,对于下蛋率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