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禾沉思片刻,试探道:“我觉得这也不叫人工种植竹荪,咱们只是把孢子撒到竹林里,其他阶段又没干预。”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其实跟试管婴儿差不多。

同样环境长出来竹荪,味道肯定跟纯天然的一模一样。

郑教授点点头:“这倒是。不过你这对竹林的要求可高了。竹荪的生长环境很苛刻,除开光照,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酸碱度外,你这个土层有没有腐叶,周围有无竹根、竹鞭、竹簧,这些都是关键。”

宋禾认真记下,然后把公社附近那座常出竹荪的竹林环境大概描述一遍。

“这个季节还有野生竹荪找到,说明那座山确实适合竹荪生长。”郑教授干脆接过宋禾的本子和笔,在上面写道:“竹荪首先它不喜光,其次,它菌丝生长的湿度温度以及子实体发育的湿度温度都是不一样的。”

说着,他分别标了四个数值。

“还有啊,竹荪喜酸,菌丝生长时的ph值为5.3~6,而子实体则为4.6~5。我没现场看过,不知道你说的那座山环境究竟如何,不过明儿我倒是可以去帮你看看。能在这种季节长出竹荪,环境估计是差不离的。”

宋禾十分惊喜:“那会不会太麻烦您了?”

郑教授摇头:“不会不会,刚巧我这没了事,跟你去一趟没什么。”

宋禾急忙应好:“那明儿上午我来接您。”

“可以,不过我得带上几个学生,刚好带他们去山上瞧瞧。”郑教授说道。

他们快要回去了,刚好趁着这次的机会带学生去山上看看。

农村的大山没有本地人引路难以进去。

在李家村时,他们就想着进山去看。可不是他们忙,就是村民们忙,这个心思起了好几回,深山却一次都没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