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萧凌摊子的,也不只是卖力气的底层力巴们。

即便都是卖力气的力巴,也有人的口味跟一般人不同。

所以,渐渐,有了欣赏萧凌手艺的人。

随着吃过的人口耳相传,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萧凌也就勉强赚够了糊口的钱。

这些年,她也正是这样养活自己的。

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她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些,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尤其,有家病弱的宅门老太太,因为消化不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但意外吃了萧凌做的馄饨,却消化通畅了。

那老太太便请她去当家里厨娘。

小地方,虽然没什么大官大豪,小宅门大户还是有的。他们家的钱,跟外面那些糊口的人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即便只是为他们一家做饭,萧凌赚的都比外面摆摊多不少。

渐渐,她攒的钱越来越多了。

最后,老太太咽气,临终前告诉她:“孩子,你的厨艺,在我们这种地方,埋没了。走吧,去京城,去大地方,闯一番名堂。”

老人有一辈子的经历,看人都很准。

这次老太太看萧凌,也是一样。

她虽然不知道萧凌的厨艺到底在国内算什么水平,但是敢肯定:她的厨艺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而且有种独特的味道。如果走出去,很可能会闯出一番名堂。

至于这“名堂”到底是什么,老太太不知道,需要萧凌自己去寻找。

萧凌却是也真的来寻找了。

老太太走后,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临终前,也叹息过“名堂”。

不过母亲是这么说的:“我这一身厨艺啊,可惜是个女子,不然就是厨神也当得了。”

“厨神?”

小小的萧凌,看着濒死的母亲,眼泪汪汪地不解。

母亲的眼里有着梦幻的光:“是啊。厨神。当了厨神,就可以当御厨。当御厨,就一辈子不愁吃喝富贵了。”

当了厨神,就可以当御厨;当了御厨,就一辈子不愁吃喝富贵。

——这样的话,是母亲临终时呓语。显然,说的时候,母亲脑子已经不太清楚了。但正是这段话,长久地留在了萧凌脑中。

萧凌知道母亲说的并不是胡话。

有时候,脑子糊涂了,说的反而并不是胡话。

因为,平时活着太谨慎了,太累了。

唯有临终时的迷糊呓语,才是自己心底的真正呼声。

萧凌明白:母亲想当厨神,想当御厨,想一辈子不愁吃喝,甚至荣华富贵。

这也能理解。

谁不愿荣华富贵呢?

以母亲的厨艺,原本是可以享受世间对于厨师的最高礼遇的。但,她却活得颠沛流离。带着萧凌过活,甚至连温饱都捉襟见肘。

坦白来说,这确实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应该的。

可这其中的因由,母亲不说,萧凌也就不问。

一直到母亲去世,她自己挣钱糊口,才懂了其中的无奈。

在这个年代,一个女子想抛头露面挣钱,是极不容易的。

首先,这本就不符合这个年代的社会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