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已经有了秀才的身份,就表示着她有了许多特权,可以见官不跪,且每月可以领到米面和金银补贴,普通人并不能欺侮到她。

——这是对她自己而言。

对大周来说,连娟一事影响不小。它正式表明女子可同男子一样参加科举。渐渐的,有更多的女子或主动,或被动拿起了书本。——能光耀门楣的,不止是男子。

连娟对自己的考试失利似乎也不失望,她声称打算刻苦攻读,三年后再参加考试。

绥阳县令亲自将每个秀才应得的金银米面送到她家中。

不过连娟神情淡淡的,只简单道了谢,倒是她的老父亲神情激动。

绥阳令回县衙后随口问起连娟的情况:“本官以前也没问过,这连秀才家中是什么情况?一个女人,读书能这么厉害?绥阳县内,也有人花费心思教养女儿吗?本官去连家,看他们不像是肯花钱教养女儿的……”

一旁的黄师爷道:“大人,这一点小人知道。说起连秀才,还得从她父亲说起。连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潜心读书,可惜直到三十多岁上,才过了童生试,连秀才都不曾考中。他灰了心,就想着生个儿子好好教导……”

绥阳令皱眉:“本官记得,连老爷子没有儿子?”

黄师爷缓缓点头:“可不是?连老爷子的夫人姓常,连生了三个女儿,又不肯让丈夫纳小。大人猜一猜,她后来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绥阳令也好奇。

“常氏生的第四个,还是个女儿,就是这连秀才了。连秀才以前的名字,可不叫连娟,叫连卷。读书破万卷的卷。”黄师爷脸上带些神秘,“大人有所不知,连秀才生下来,常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买通了产婆,说自己生下的是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