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最复杂的正房搭建完毕,接下来就是东西厢房跟倒座房,还有上梁铺瓦片,估计不到半个月就能完工,恰好能赶在鹤溪村七月农忙前搞定。

在此之前,李实他们得准备收玉米了。

按照骆华推测,他们应该是处于亚热带地区,江河流域较多,水稻是主流粮食作物,按理是能种两季稻。

但是鶴溪村靠山,水田少,旱田多,单靠人力灌溉,第二季的水稻产出并不高,种两季稻不现实,村里很多人收了水稻之后,会加种一茬土豆或小麦不等。

骆华曾经估算了过,这时代的农桑水平,水稻平均亩产大概是四百多斤到五百多斤不等,只要亩产超过五百斤,都算是高产。

而他们家的两亩玉米地……

虽然品种、质量、产量等都不如现代,但是骆华估计产量依然可观,若是再加上方方面面的产出……

临收玉米前,他跟李实商量了两天。敲定了方向之后,才开始行动。

虽然李实说他就能把玉米收好,可既然他不愿意自己帮忙,新宅子那边也不差这两天,他干脆直接从中抽了几个人帮忙——既减轻了李实的负担,又能让这几个人提前学习怎么收玉米,回头还能帮忙宣传。

一车一车的玉米接连被运回老宅子,

两天时间,就把院子堆得满满当当,估算下来,约莫有一千多斤的玉米。

足足比水稻翻了三番!

村子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村里的人原本听都没听过玉米,见李实他们家重了两亩还整日里来劝,让他们安安分分种些正经粮食,如今看到这闻所未闻的粮食竟然亩产上千斤,真真是眼珠子都红了——当然,他们不知道这重量还得算上玉米芯子的。

不过,李实威吓力太大,没人敢明目张胆招惹他们。

再加上最近盖房子,他们跟村里打交道多了,很多人家就通过盖房子的村民打听消息,连李东也被问得烦不胜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