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这两个厂的管理人员和匠人们在高额奖金鼓励下,各种花样层出不穷,产出的商品远销大江南北。

玻璃厂这两年更是蓬勃发展。三年多的时间,玻璃厂制造出来的玻璃展柜遍布京城各大铺子,还有各种带玻璃的书柜、置物柜进入各大户人家。

每隔一段时间,祝圆还会将玻璃厂、琉璃厂的新品打包几份送往宫里,承嘉帝、淑妃肯定都有,连谢峍也得了便宜,皇子院落里头摆了好些。

年节更是会让匠人整几份独一无二的往宫里塞。

除了这些,祝圆还会多备几样,留给淑妃去做人情。

别的不说,这让淑妃在宫里很是长脸,对祝圆也分外和善。

还有自行车,虽然骑着颠簸,可轮子找个匠人就能更换,这些年也卖了不少。

还有休闲小栈和萌芽学堂,虽挣得不多,也有那么三瓜两爪。

再还有,祝圆帮着制定营销策略的酒楼、南北杂货铺、粮铺……

林林总总下来,每月收入几千两。

谢峥回来时,收到安清报来的银钱账册,都呆了好一会——他离开之前,可没有这般数目。

因他对祝圆放心,三年来都没问过经营状况,谁知……

好在祝圆知道他的钱大都要花在暗处,收回来的银钱便没有公然存入钱庄,换成银票,而是集中堆在灼灼书屋后院,只等谢峥回来后,悄悄运走。

可是,再低调,也掩不住挣钱的事实。

不说别的,光是给承嘉帝的分红,就瞒不过别人。

这还只是聊斋的。

谢峥手里银钱之多,是个人都能猜出来。

不说承嘉帝如何看,谢峮、谢峸几个,眼睛都红得滴血了。

在祝圆折腾生意,搞得风生水起的三年里,谢峮几个也没闲着。

挖人、买方、趁着招人混进各种厂房、办公室……无所不用其极。

负责人事这块的安清每每头疼得要死,向祝圆禀报,却只得到一个“随便他们”的敷衍之语。

安清只能加大排查力度,尽量将录取人员的家底儿查清楚……可事有疏漏,千防万防,总会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

三年下来,除了祝圆手里头的几家铺子,京城及至周边几个府城,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的琉璃铺子、玻璃铺子。

京城里甚至还多了几个刊物,诸如《大衍杂谈》、《放眼天下》等等。

底下各铺子管事愤愤不平,纷纷卯足了劲研发新品、改进技术。

满不在乎的祝圆乐见其成。

谢峥回来之后自然发现了这种状况,带着怒意问她:【为何没听你提起此事?安清怎么办事的?】

他分明给安清留了足够的人手,再不济,还有几条暗线,足够捣毁这些人的厂房铺子,为何竟无半分应对,还让其越发壮大?

安清怎么办事的?祝圆这几年是不是受了许多委屈?

祝圆却不解:【有竞争才有进步,我们赚的不少,以后也不会少赚,没必要盯着一些不劳而获、不思进取的家伙。等我们的技术上去了,他们想分一杯羹,也真只能分我们吃剩下的,没必要死盯着他们,兄弟,眼光放长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