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细细回想起来,从前的先帝,不正是这样与昭王相交,从而让昭王将自己的锋芒全部收敛起来,并真心的效忠先帝的么?</p>

先帝仁义,昭王也厚道,平时半点气势不露,也不和朝臣相交,看起来简直就温和极了!不说旁人,就是他们,也全都看走了眼,觉得昭王颇有些……温善可欺,也这才有了他们之前对昭王的种种毫不客气。</p>

然而现在看来,那统统都是昭王的伪装罢了。</p>

想想也是,那样能文能武的昭王,当年七岁入长安为质,就能让元朔帝喜欢不已,让彼时的太孙将之视为兄弟,到了后面,更是将之视为知己,这样的昭王,如何能是善茬?</p>

从前种种,不过是昭王自己觉得做一藩王足矣,将其全部的锋芒都收敛了起来。</p>

而现在,太后高氏昨日说了那等折辱昭王和昭王亲弟的话,圣人却没有半分表示。到了今日,昭王更是一眼看穿他们想要将敬王世子留在长安为质的想法,然后提前开口,以先帝从前将质子送回的事情,逼得圣人不得不开口说一个“好”字。</p>

谢容英现下仍旧糊涂着,然而四相却是冷汗连连,心中担忧更甚。</p>

其余诸事皆好说,但是,如果这一位昭王当真被朝廷所伤,认为朝廷已经不再信任他,不再值得他依靠,那么,这位昭王一旦倒戈,朝廷只会大乱!</p>

四相此刻,已然回过神来,暗恼自己之前对这位昭王的误会,竟会以为这样的昭王,终究是个武将而已——而武将,素来是不比文臣聪慧多智,只要摸清了他的脾气,就容易拿捏。</p>

这位昭王,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拿捏的人。</p>

四相心中后悔,可又不好在谢容英明说自己当初看走了眼,只能这般含蓄的解释了一番,期盼谢容英能够听懂他们话中的意思,将来也能缓过来,知晓要拉拢昭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