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页

既然是觉得旧思想是对的,那么,旧思想里,极其要紧的一条就是孝道。对父亲要孝,对母亲,当然也要孝顺。他们这样指责叶老板的时候,自诩要坚持旧传统,那么,他们的孝道,又去哪里了?

简直就是荒谬。

那一日叶老板在叶府门前说的,吴月娘和吴承志是为了讨好家里面并不怎么喜欢他们的吴老太和吴箬声才如此,最初听来觉得荒谬,可后来细细思量,又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啊。

他们可不就是认准了无论怎么对待叶老板,叶老板都不会恼了他们吗?为了能讨好其实并不怎么喜欢他们的人,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这种大逆不道、伤害至亲的话,也就只有他们这样没有心肝的人才说得出来了。

于是,那些看不惯莫家打骂吴月娘,以及胭脂铺的阿青叉腰辱骂吴承志的人,原本还要劝上几句,现在也不劝了,在街上遇到了,还要指指点点,教导家里的小孩子:“千万别学他们没良心!连生他们养他们对他们再好不过的亲娘都要骂,简直是畜生!没心肝!”

小孩子懵懵懂懂,都点头说好,然后认准了吴月娘和吴承志不是好东西,点头如捣蒜:“孝顺爹娘,不学他们!”

吴月娘和吴承志每次听到这些,佝偻着的身体,就会越发弯曲。

胭脂铺的暗娼眼光短浅,莫家的人却商量起了将来的事情。

显然,莫家粮铺是收不回来了,莫家因被打上了卖国贼的名头,经常出门都是要被丢烂菜叶的。莫家尽管做生意时,免不了有些小手段,可卖国贼还真的没敢做过。

莫家大少爷莫郁文便道:“不如我去参军。”看一眼十七岁的弟弟,还有十三岁的妹妹,想了想,又道,“小弟跟我一起走,小妹的话,爹娘再看顾她几年,最好能教她去学医,或是学做护士。爹娘也别在沪市,强撑着门面了,不如回家安安稳稳的做个地主,只是地也不好买太多,都这换成金银保存着。回去后,爹娘就给村子里的村民和幼童开蒙教学,将来,这战争总有结束的一日。我看了些日子,与同学老师通信许久,觉得我们花国人会重新站起来。而到那个时候,我们现在的卖国贼的身份,如果不洗清,那接下来的日子,只怕难熬。除非……”

出国。

莫老爷一拍桌子:“不能出国!”他们可都不会那什么外语,出国做什么,当哑巴吗?

莫郁文无奈:“不出国的话,那就按照我说的来。我和小弟去参军,小妹陪爹娘几年,最好是能去学医。小妹聪明,只是性子定不下来。不过这也不要紧,将小妹送去学校,日子久了,她也就安静下来了……”

莫郁文的看法,显然是有几分道理的。

可他自己盘算的好,奈何莫老爷和莫太太舍不得小儿女吃苦受罪。当年送大儿子出国留学,老夫妻在沪市打拼家业,就像儿子想的不行。这次要把两个儿子送走,小女儿还要送去学校学医吃苦,这可怎么能醒?

莫老爷还顾着几分颜面,只抽烟不语。

莫太太直接哭道:“不许!不许!我一辈子就你们三个儿女,你们若都走了,我可怎么活啊!”

莫郁文顿时头疼不已,只能继续劝说。

他知道自己选的路是最好的,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过几年,他和弟弟在军中打拼出来,就能想方设法给家里平凡。若是他投靠的那一方能成功,那未来的日子,只有更好。因此不遗余力的劝说家人。

吴月娘一面跪在地上擦地,一面听着这家人的争辩,脸上木然,没有任何表情。

——

原身给叶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压莫家五十年。现在莫家大少莫郁文想要翻盘,7382系统当然立即通知了叶梨。

叶梨听了,微微扬眉。

原剧情里,一心想要娶一个独立新女性的莫郁文,其实一直都没看上过吴月娘。当初在原身活着时,莫郁文不敢太过苛责吴月娘,可等到原身意思,莫郁文就立刻联系了自己曾经的同学,投奔了过去。

与此同时,莫家污蔑吴月娘与他人有染,把口口声声自己怀着莫郁文的“根儿”的吴月娘和四个女儿全都赶了出去。其实未必没有将这母子几个逼入死路的意思。而莫家之所以会这么做,叶梨猜测,很可能莫郁文那时候看上了有靠山并貌美如花的某位大小姐,为了能攀上这根高枝,才会毫不犹豫的舍弃吴月娘。而根据剧情的暗示,莫郁文这时投靠的,应该是蒋的一方,所以寄回家的给小弟穿的军服,才格外帅气英俊。

可到了后来,莫郁文是共d的身份回来的,有些身份,但也只是有些。他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跪着请求吴月娘回去,成为一家人。

既然是觉得旧思想是对的,那么,旧思想里,极其要紧的一条就是孝道。对父亲要孝,对母亲,当然也要孝顺。他们这样指责叶老板的时候,自诩要坚持旧传统,那么,他们的孝道,又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