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一个度的问题。

名望虽好,可高位难坐,身为极具名望的“名士”或“名仕”更要小心。

虽“达则兼济天下”,可别忘了,天下是圣上的,不论,“名士”还是“名仕”,绝不能越过圣上的心中的“度量衡”。

揣测圣意,分析时局,完善其身,掌握尺度,亦是真正的名士和名仕的一种修行。

寥寥几笔,却将如此深层次的分析,层层叠进,引人深思,如何不让烟雨先生惊艳。

甚至于,他看向夏谦的目光闪烁着一丝“孺子可教”的慈爱。

这孩子,比他想象中成长的还要快。

而反观黎青颜,因着她是最后一个演讲的人,前面四人,其实将该说的该延展的大部分出彩点,都讲的差不多了。

落在黎青颜这里,她若想要再次惊艳众人,尤其还有夏谦这篇文章的珠玉再前。

讲真,留给她发挥的余地并不是很多。

但烟雨先生确也有所留意,黎青颜从头到尾,都没有因为夏谦所讲的文章产生过一丝慌张之意。

亦不是胸有成竹的笃定,而是处之不变的淡然。

直至黎青颜开口洋洋洒洒地讲述她的观点后,烟雨先生才明白她这份淡然是为何。

因为,她的中心点同前面四个人全然不一样。

黎青颜把着自己的文章,眉骨压低,清清冷冷的声音飘于众人耳中。

“学生私以为单论某一位‘名士’和‘名仕’的榜样作用,到底过于局限……”

一句话,就将自己的文章和前面四位的分割了开,因为前面四位皆是单论了具体某一位“名士”和“名仕”的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