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去书院吗?”包拯本想说些客气的话,但到了嘴边,却变成了这一句。

“去。”公孙策点头说道。

“那明日书院见。”包拯拱手说道。

“好。”公孙策也拱手轻笑说道。

***********

翌日,公孙策将自己写的药方交给府里的管家福伯,认真道,“福伯,这是我从古书看来的方子,待会我娘亲醒了,你就给她看看,如果娘亲没有意见的话,你就去抓药来熬制。”

管家福伯忙诺诺应下。

公孙策昨晚想了很久,此时他不知师傅在何处,而师傅的名声不显,虽然医术高超,娘亲的病如果再拖下去的话,他实在害怕会来不及,于是想了个抄古书的方子,娘亲久病成医,对药方也能看出一二,自己写的这个方子,娘亲应该能看出分量,到时候只要娘亲肯吃下这药,以后自己再慢慢的调整药方,那娘亲的病就可以好起来了!

公孙策心头想着,一边慢慢的朝书院走去,只是,现在的这一切前提就是娘亲相信自己的这个药方。

公孙策因为心头想着心事,走路就有些漫不经心,甚至连身后有人唤他都不知道,直至忽然有人拍他的肩膀了,公孙策吓了一跳,转头,看见包拯皱眉看着自己,不由尴尬一笑。

“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包拯盯着公孙策问道。

公孙策神情瞬间有些苦涩,垂首喃喃道,“我在想我娘的事情……”

包拯一愣,随即低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公孙策便慢慢的说了他娘亲的事情。包拯专注的听着。

此时,他们就站在书院外的竹林里,此时,晨曦的光辉慢慢洒下,斑斑驳驳的光点跳跃在两人之间,书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住宿,唯有他和包拯二人没有住宿,包拯是没钱,而他是家里娘亲舍不得。

此时,在这条通往书院的路上,在这样的一个时刻也就只有他们二人。

待听完,包拯一脸严肃问道,“你这个古书的方子确定没有问题吗?”

公孙策非常肯定的点头,想了想,又似真似假的说道,“我曾经和一个大夫学过,这个方子即便对我娘亲的病情没有什么帮助,但也绝对无害的。”

包拯似乎在思量着什么,半晌才斟酌着开口,“虽然这样,但是,以后还是让大夫看过再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