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麒不解:“没有?”

“没有?”范娘子也有点奇怪:“可是今天族长过来,说沈老说了,从大后天开始,村里的孩子,凡是读过书的,以后若遇到不懂之处,每日上午,都可以去他家问他,而村里未开蒙的孩童,亦是每日上午自辰初(7:00)到午初(11:00)去他家,可以让沈行思帮忙开蒙。”

唐明麟一下子就愣住了。

要知道,因为老族长的影响,桃源村是很向往读书的,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把送孩子念书做为奋斗目标。

但盼望归盼望,没钱就是没钱。

像唐有祥这种能攒的下钱的好猎手,真的很少,通常村里人隔三差五能打只野兔都算不错,主要收入就在粮食上。

大鸣朝的地税并不高,下县只收百中取三的税子,但纯靠种粮食,真的赚不够束脩,除非地真的多,家里人口也多,能种的过来,可就算那样,也要倾全家之力。

束脩是很贵的,像离他们最近的,东边的富贵庄,秀才作塾师的,束脩是二两银子一个月;第二近的柳树庄,授业的只是一个生员,束脩也要一两半银子一个月。

除此之外,还有三节两寿,也就是端午节、中秋节、年节这三节,还有孔子诞辰和塾师本人的生日,全都要送礼。

除了束脩和送礼,买书,买文房四宝,样样都是银子,所以一般人真的上不起。

而且桃源村地势特别,不管去哪边的私塾,都要绕山,就光路上的时间就起码得两个时辰,也就是说,天不亮就要去,回来就天大黑了,大人孩子都辛苦。

但即便如此,村里也是有几个孩子念过几年的,那时候是家长轮流着,孩子们合坐驴车或者牛车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