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奋斗的青春 朵灵 863 字 3个月前

“胡晓燃是心里太苦了,咱们要帮他渡过心灵上的难关,他爸这是被人要挟上了,成了狼嘴里的肉。任人宰割,我们也不能以恶制恶,容我再慢慢想,总会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呵,你慢慢想,我去广播室送稿子去了。”

文学联谊这一天终于来了,李姝带队,市文化馆的诗人贾岛陪同。组织上租了好几辆大公交车,三所高中,一个工厂,一个乡土,五个文学社所有成员,热血沸腾,挨个观摩学习各类文学成果。三所学校,没有异样,今天最开眼的还是其他两个。

当一行人们来到市焦化厂,林枫带着大家走进了车间,大锅炉前,工人师傅们光着膀子,铲着煤炭,送进炉膛,红红的炉火映红了他们的脸膛。行车师傅在车间上空的驾驶室里向下张望着人群。电锯在一旁发着刺耳的声音,火星四溅。

王菲对于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林枫领着一群人,穿过了长长的大车间,来到了一间屋子里,指着一张办公桌说道:“各位文学老师们,这就是我的地盘儿,也是我们的林枫文学社,我们的团体现在也有二十人了,我和两个调度,还有车间的一批文学青年。只是屋子太小了,大家站都站不开。我正职是技术员,专门画图纸的,业余时间就是诗人。”

人太多了,大家看站不开,都跑到车间去了,围着一个个炉膛看新鲜。

王菲好奇着问道:“林枫诗人,这屋子这么小,你还要画图,那刊物怎么办?”

林枫笑道:“机会总是有的,我们保证不会耽误生产任务和进度,副业不能影响了主业。我们一行二十人,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做,也是像你们一样,用蜡纸刻板和画画,然后油印,装订成册。我们厂子很重视宣传这一块,要调我去厂办搞宣传,专门负责,我热爱车间,留恋这帮在火炉前流汗的工人师傅们,大家朝夕处在一起,不想离开了。诗歌,永远都像炉膛里的火,像沸腾在我们胸口里的一团火,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还有未来生活。”

王菲看到了他办公桌墙上的一张纸,上面是毛笔正楷写着的一首诗,她禁不住朗诵了起来: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获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这是海子的《以梦为马》,”王菲一脸惊喜,感叹诗人的一腔热情和纯真。

当公交车在农村乡野飞奔,拐过一条条田间小道,来到了广袤的微山湖畔,冬天的荷塘已是一池枯荷,《荷花》文学社,就是荷塘旁的一座大草庵。上面是茅草撒的顶,几根大木柱子支撑住了,中间几张小方桌,散落着几把木凳子。目野所及之处,一片开阔,几只飞鸟停落在枯荷梗上,尖锐地叫几声,孤独地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社长刘浩歌是在全国著名的乡土作家,出版过长篇小说《岁月如歌》,在全国文坛引起轰动。他的文学社成员就是农民,早已提了壶,倒了荷花茶,让大家围着小方桌坐下了。

“我们这儿,视野辽阔,冬天这里还不是最好的,气氛上有点萧瑟了。如果是夏天,荷花正当盛开的时候,我再领大家前来参观,景色会更怡人,我们平时就是田间地头,大家扛着锄头,刚锄完草,忽然灵感来了,再坐在这个大草庵里,拿起笔来写诗,写完了,大家再相互切磋。我们这种诗歌,就是土地里真正长出来的,像是种粮食,从种子,到长苗,到收获,都是辛勤的馈赠,带着四季的芳香的。”刘浩歌的一番赤诚演讲,彻底震撼住了陈大河,只有铺洒着汗水的文字,才会更厚实,才会越接地气,看来以后,我们已找到努力的方向了。

县文化馆的诗人贾岛,看到大家的热情很高,他补充道:“你们这些高二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参与到诗歌和散文等短小文学的创作中。今天你们也看到了,文学的灵气,它是真正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不是凌空嫁接的,也不是凭空的臆想,先要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再创造梦想。”

刘浩歌让大家参观他的书房,就在大草庵旁边的一间大土房子里,陈大河进去了,中间是一张大桌子,一台小型的油墨打印机,桌子上摆放着一摞摞整齐的刊物,四面墙上挂满了国画,全都是画的荷花。

刘浩歌引领大家坐下,笑道:“这就是我的书房,我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就叫荷花庵,我的那本长篇小说就是在这里写完的。这些画都是思绪受堵的时候,用画画来疏通灵感的,你们还别说,一幅画画完,写小说的灵感马上就来了,艺术全都是相通的。”